[发明专利]一种NFT水培式智慧农场中央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48283.7 | 申请日: | 202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3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吴正刚;黄学谦;马彩霞;石圆圆;刘存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诚壹恒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本来之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安利敏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ft 水培 智慧 农场 中央 控制系统 | ||
1.一种NFT水培式智慧农场中央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柜本体(1)的底端设有安装板(2),所述的控制柜本体(1)上在相对的两侧设有盖板(3),其中一个所述的盖板(3)上设有显示模块(4),所述的控制柜本体(1)中设有电源模块(8)、控制电路模块(6)、驱动电路模块(7)及数据通信模块(10),所述的控制柜本体(1)中设有四个营养液加液泵(5)和若干外接设备接口(9),所述的电源模块(8)通过电源线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6)和驱动电路模块(7)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模块(6)通过信号线分别与显示模块(4)、数据通信模块(10)、营养液加液泵(5)及驱动电路模块(7)连接,所述的驱动电路模块(7)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循环泵和搅拌器,所述的控制电路模块(6)通过信号线分别连接有清水补水电磁阀、喷淋电磁阀、EC传感器、PH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溢池检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及根系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控制电路模块(6)通过EC传感器及PH传感器对营养液肥力、酸碱度的感应控制营养液加液泵(5)运行,所述的控制电路模块(6)通过液位传感器和溢池检测传感器对营养液池中营养液液位进行检测并控制清水补水电磁阀,所述的控制电路模块(6)通过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并控制喷淋电磁阀,所述的控制电路模块(6)通过根系温度传感器检测作物根部温度并结合设定的供液计划模型控制循环泵运行,所述的控制电路模块(6)根据营养液加液泵(5)的运行状态通过驱动电路模块(7)控制搅拌器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FT水培式智慧农场中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C传感器、PH传感器均为在线式,和控制电路模块均通过RS485方式通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FT水培式智慧农场中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为利用超声检测的非接触外贴式传感器,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包括高液位传感器和低液位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FT水培式智慧农场中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液加液泵(5)为蠕动泵,DC24V驱动,所述的营养液加液泵(5)包括营养液A加液泵、营养液B加液泵、酸液加液泵及碱液加液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FT水培式智慧农场中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感应芯片为SHT11,与控制电路模块(6)的通讯方式为I2 C总线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FT水培式智慧农场中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系温度传感器为PT100型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模块(6)的通讯方式为0-20m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FT水培式智慧农场中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池检测传感器为不锈钢触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FT水培式智慧农场中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水补水电磁阀和喷淋电磁阀为常闭电磁阀,线圈为DC24V。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FT水培式智慧农场中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模块(4)为7寸彩色电阻式触摸显示屏,与控制电路模块(6)通讯方式为RS23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FT水培式智慧农场中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通信模块(10)采用4G无线通讯模式与远程服务器或云端实现连接,与控制电路模块(6)的通讯方式为TT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诚壹恒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本来之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诚壹恒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本来之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828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