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测抑菌物质活性的试剂盒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44790.3 | 申请日: | 202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2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美英;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美英 |
| 主分类号: | C12Q1/18 | 分类号: | C12Q1/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欣 |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检测 物质 活性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抑菌物质活性的试剂盒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该试剂盒将标准菌液均匀混合于琼脂培养基制成标准菌株平板,不仅可使检测结果标准化、提高检测灵敏性,还可以有效避免抑菌活性试验过程中制作培养基的厚度、标准菌液的调定、涂布的均匀与薄厚等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另外还能有效缩短抑菌活性试验的时间,使用者只需通过打孔、加样和培养三步就可以轻松完成检测,大大降低使用者的常规工作强度和难度。本发明的试剂盒主要应用于快速检测抑菌物质活性的医药研究领域,其次可以应用于研究筛查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检测抑菌物质活性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出现大量耐药菌株,使有效抗菌药物越来越少,研发新的抗菌药物迫在眉睫。因此,大量的医药科研工作者投身于研发新的抗菌药物,而研发抗菌药物,必须要频繁的进行抑菌活性检测试验,目前研究中应用的抑菌活性检测方法比较费时费力,且需重复进行,不易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研工作者的实验强度和难度。
关于抑菌活性试验方法有多种,定性试验多用平板法,例如琼脂打孔扩散法、牛津杯法、药敏试纸片法等。具体做法大体类似药敏试验K-B纸片扩散法,包括六大步骤:制备标准水解酪蛋白(M-H)琼脂培养基→前18-24小时培养标准菌株,制备0.5麦氏浊度标准菌液→将标准菌液涂布在M-H琼脂培养基表面→预孵育后在琼脂上打孔、插入牛津杯加入检测物质或将检测物质吸附到药敏试纸片上,将纸片贴到培养基表面→待药物扩散10分钟后移入35℃恒温培养箱,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孔或纸片周围是否出现透明抑菌圈,来判断待测物质对标准菌株是否有抑菌活性。采用这些常规的做法,意味着每次抑菌活性试验从准备标准菌株到具体实验操作完成,不包括后期培养,至少需要24-28小时,费时费力。另外该方法对操作者的操作技术要求也较高,尤其是各质控点的把控至关重要,例如制作培养基的厚度、标准菌液的调定、涂布的均匀与薄厚等,直接影响产生抑菌圈的大小,对于抑菌活性较低的物质有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上述抑菌活性试验的原理是孔内或纸片上的药物借助于M-H琼脂培养基中的水分向四周进行辐射状扩散,当周围扩散的药物浓度可以抑制标准菌株生长时,就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透明抑菌圈,抑菌圈边缘的药物浓度就是该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抑菌圈越大,说明待测物质的抑菌活性越强。
在实验过程中,有多个质控点直接影响抑菌圈的大小。M-H琼脂培养基的厚度要求为4mm,若太厚时,药液会更多的向下扩散,抑菌圈会变小;反之太薄时,药液会向更多的向四周扩散,抑菌圈会变大。标准菌液要求调定到0.5麦氏浊度,若菌液浓度太高,涂布菌膜必然较厚,抑菌圈会变小;反之菌液浓度太低,涂布菌膜必然较薄,抑菌圈会变大。操作者涂布标准菌株时要求转动60度从三个方向做密而不重的均匀涂布,最后转圈涂布1-2周,此操作需要熟练手法才能涂布均匀,菌膜薄厚适宜,否则过薄或过厚,都会直接影响抑菌圈的大小。
繁琐的实验步骤和要求较高的实验操作技术,一直困扰着医药研究者。因此一种简单、快速、可标准化的抑菌活性检测试剂盒是医药科研者所期盼的,尤其是对于非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医药研发者,此需求更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检测抑菌物质活性的试剂盒及其应用,该试剂盒具有简单、快速、可标准化、灵敏性较高等优点,使用者只需通过打孔、加样和培养三步就可以轻松完成抑菌物质的活性检测,可大大降低使用者的常规工作强度和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检测抑菌物质活性的试剂盒,包括标准菌株平板,所述标准菌株平板由琼脂培养基溶液和标准菌液混合后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标准菌液为临床药敏试验质控菌株。
进一步地,所述琼脂培养基溶液为营养琼脂培养基溶液或水解酪蛋白琼脂培养基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标准菌株平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美英,未经张美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47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