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聚维酮碘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外用皮肤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43950.2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2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梁波;王炜;彭海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威药业(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9 | 分类号: | A61K31/79;A61K9/00;A61K47/32;A61K47/10;A61P17/06;A61P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牛丽霞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聚维酮碘 用于 治疗 银屑病 外用 皮肤 制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聚维酮碘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外用皮肤制剂,包含以下组分:聚维酮碘、成膜剂及非水溶剂。该皮肤制剂施于皮肤后,能够迅速形成平滑、均匀的的闭合薄膜,并逐步释放出聚维酮碘,杀灭涂抹部位的各种感染微生物;同时形成的闭合薄膜能牢固地粘附在皮肤上,可以起到隔离皮肤与外部感染微生物的接触,杜绝再次感染,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皮疹,减少皮肤斑块及鳞屑,减少银屑病皮肤及指甲损伤,阻水以及透气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有聚维酮碘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外用皮肤制剂。
背景技术
银屑病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T细胞异常的异常免疫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弄明白,研究认为可能是以下几种机制:1)细胞免疫介导;2)血管生成相关因子;3)神经免疫;4)核因子-KB;5)白介素10;6)磷酸化酶激酶等。
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欧美银屑病患病率为1%-3%,我国2008年调查6个城市患病率为0.47%,以此推算国内银屑病患者人数约650万人。
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可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BSA(body surface area)和严重度指数(PASI)、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等指标来界定:轻度(<3%)、中度(3%~10%)及重度(>10%)。BSA、PASI或DLQI>10%即为重度银屑病,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常常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根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统计显示,临床上寻常性银屑病中约80%的患者病情属于轻度,另外20%的患者为中重度银屑病。
银屑病的治疗方式包括外用局部治疗、物理治疗、系统治疗、中医治疗等,根据严重程度和发病位置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由于银屑病患者以轻中度占比较高,所以局部外用药物是银屑病最主要的用药类型。
外用局部抗银屑病用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没有大的变化,也一直无新药上市。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激素治疗银屑病,此后增加了润肤剂、保湿剂、维生素D3衍生物、维A酸类、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焦油制剂等。
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是其使用限制因素之一。皮质激素类虽然疗效不错、价格便宜,但由于长期用药可能造成痤疮、多毛症、萎缩纹、紫癜、皮肤变薄和伤口不愈合等副作用,并不是银屑病用药的优选品种。
外用局部药物常用于轻度银屑病患者,优点是药物直接作用于皮损,起效快、给药方便,全身不良反应少;但缺点是长期使用可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皮损泛发者不便使用,患者依从性差异较大,并且所有这些局部用药,给药后,均不能接触水源,会导致微生物的再次感染,这样会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极大的不便。
无论激素类局部治疗药物还是其他目前局部治疗药物,除了各自的临床副作用以及高复发率的缺陷外,各类药物的价格目前均较为昂贵,这给患者均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找一种新的皮肤外用制剂用于治疗银屑病,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给药后患者日常活动不受影响的局部药物尤为必要。
本发明人针对局部药物治疗银屑病原理,惊奇的发现聚维酮碘与成膜剂结合后的皮肤制剂可以有效的改善银屑病的病症,尤其用于斑块银屑病的症状改善和临床治疗,可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经过对国内外的专利及文献搜索,未发现有针对聚维酮碘与成膜剂相结合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相关专利及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背景技术所述,本发明的目的是寻找一种新型的银屑病外用皮肤制剂,可以满足以下要求:(1)可以杀灭皮损部位的感染性微生物;(2)阻止外部微生物的再次感染;(3)促进皮肤病发部位的创口愈合;(4)使用后可以接触水源,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5)价格低廉;(6)减少皮疹,减少皮肤斑块及鳞屑,减少银屑病皮肤及指甲损伤,用于银屑病的症状改善和临床治疗,也可以用于其他皮肤疾病的伤口杀菌与皮肤愈合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威药业(珠海)有限公司,未经艾威药业(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39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