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通道套管式换热储热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43946.6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9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范培源;陈久林;魏立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8F1/40;F28F9/22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 代理人: | 刘春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通道 套管 式换热储热 结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套管式换热储热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储热结构包括:一储换热体,其内部形成收缩状的内通道;一外壳,同轴套设在储换热体的外部,外壳的内壁与储换热体外壁之间的空隙形成用于供低温介质通过的外通道,外通道为收缩状;两个密封罩,分别同轴套设在外壳的两端;其中,高温介质用于从通道的开口面积较大的一端、通向开口面积较小的一端;低温介质用于从通道的开口面积较小的一端、通向开口面积较大的一端。其解决了现有的以两种介质作为充放热介质时,洁净度高的介质容易被污染、以及热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通道套管式换热储热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余热气体储换热装置结构中,热源气体与冷源气体走的是同一通道,是在不同时间段内与储换热体的同一接触面换热,因此当一种气体清洁度低、有害时,会对另一种气体会形成污染。同时,烟气流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导致换热效率不稳定,热利用率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通道套管式换热储热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的以两种介质作为充放热介质时,洁净度高的介质容易被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通道套管式换热储热结构,包括:
一储换热体,为两端敞口的中空台体结构,其内部形成收缩状的内通道;
一外壳,为空心柱体,同轴套设在储换热体的外部,外壳的内壁与储换热体外壁之间的空隙形成用于供低温介质通过的外通道,外通道为收缩状;外壳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介质通过孔;
两个密封罩,均为空心柱体,两个密封罩分别同轴套设在外壳的两端,每个密封罩上均设置有一与外界连通的第一介质通过孔,第一介质通过孔用于供介质导入或导出;第一介质通过孔、第二介质通过孔和外通道连通;
内通道为高温介质流通通道,外通道为低温介质流通通道;或,内通道为低温介质流通通道,外通道为高温介质流通通道;其中,高温介质用于从通道的开口面积较大的一端、通向开口面积较小的一端;低温介质用于从通道的开口面积较小的一端、通向开口面积较大的一端。
进一步的,内通道开口面积较大的一端为高温介质入口、开口面积较小的一端为高温介质出口;储换热体用于吸收流经内通道的高温介质的热量并存储;
靠近外通道开口面积较小的一端的密封罩上的第一介质通过孔为低温介质入口,另一端的密封罩上的第一介质通过孔为低温介质出口;低温介质流经外通道,用于吸收储换热体中存储的热量。
进一步的,靠近外通道开口面积较大的一端的密封罩上的第一介质通过孔为高温介质入口,另一端的密封罩上的第一介质通过孔为高温介质出口;储换热体用于吸收流经外通道的高温介质的热量进行储存;
内通道开口面积较小的一端为低温介质入口、开口面积较大的一端为低温介质出口;低温介质流经内通道,用于吸收储换热体中存储的热量。
进一步的,外壳与储换热体之间均匀连接设置多个翅片。
进一步的,外壳的两端、围绕其外壁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介质通过孔。
进一步的,外壳为中空台体结构,外壳外壁的延伸方向与储换热体的外壁延伸方向平行。
本发明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通道套管式换热储热结构的使用方法,基于一种双通道套管式换热储热结构,包括以下内容:
储热过程:高温介质经内通道开口面积较大的一端进入,并从内通道开口面积较小的一端流出;流通的过程中,储换热体吸收流经内通道的高温介质的热量并存储;
放热过程:低温介质从靠近外通道开口面积较小的一端的密封罩上的第一介质通过孔进入,并从另一端的密封罩上的第一介质通过孔流出;低温介质流经外通道的过程中吸收储换热体中存储的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3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