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匝间短路严重程度的计算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42836.8 | 申请日: | 202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7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 发明(设计)人: | 许海林;李晖;鄂盛龙;江俊飞;王磊;黄勇;罗颖婷;周恩泽;魏瑞增;刘淑琴;石墨;彭发东;章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7/18;G06Q10/00;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浩辉 |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路 严重 程度 计算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匝间短路严重程度的计算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压比值和畸变率平均值;其中,电压比值为不同的匝间短路下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与低压侧电压之间的比值,畸变率平均值为不同的匝间短路下电流谐波总畸变率的平均值;根据电压比值和畸变率平均值,结合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得到第一函数;获取实时电力数据,并结合第一函数,计算得到匝间短路的实时严重程度。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提高计算匝间短路严重程度的实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匝间短路严重程度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供电可靠性及安全问题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关注话题。配电变压器(下简称“配变”)作为配电网系统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设备,承担了电能输送和分配的重要任务,其运行实况无论是对电网企业还是对用户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配电变压器绕组匝间短路,一般是由于制造或修理过程中存在缺陷,以及运行中绕组绝缘棒损坏而发生的。匝间短路会引起绕组内电流增加,因而导线温度升高,结果损伤绝缘,甚至使绝缘燃烧又引起电流继续增大,导致故障进一步扩大。此外匝间短路还可能使熔化的金属(铜或铝)飞溅,伤及邻近的线匝或其他绕组。
匝间短路的现象是:配电变压器异常发热,有时有特殊的丝丝声,电源侧电流有某种程度的增高,变压器绕组各相的电阻不同,但差值很小,所以用兆欧表不能测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现有确定匝间短路的方法,通常是绕组上加110%-120%额定电压,此时向外冒烟的地方即为匝间短路部位,但该实验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难以通过实时监测数据来实时计算配变匝间短路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现有的匝间短路严重程度的计算方法存在实时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匝间短路严重程度的计算方法及装置,提高了计算匝间短路严重程度的实时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匝间短路严重程度的计算方法,包括:
获取电压比值和畸变率平均值;其中,电压比值为不同的匝间短路下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与低压侧电压之间的比值,畸变率平均值为不同的匝间短路下电流谐波总畸变率的平均值;
根据电压比值和畸变率平均值,结合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得到第一函数;
获取实时电力数据,并结合第一函数,计算得到匝间短路的实时严重程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电压比值和畸变率平均值,具体为:
将不同的高压绕组触头模拟成不同的匝间短路后,根据预设采样频率采样不同的高压绕组触头下的实验电压值和实验电流值;
根据实验电压值和实验电流值,计算得到电压比值和畸变率平均值后并获取。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实时电力数据,并结合第一函数,计算得到匝间短路的实时严重程度,具体为:
β=f(k,α)=Ak+Bα+C;
其中,β为匝间短路的实时严重程度,A、B和C均为模型参数,k和α均为实时电力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采样频率为256点/周波。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匝间短路严重程度的计算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第一计算模块和第二计算模块;
其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压比值和畸变率平均值;其中,电压比值为不同的匝间短路下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与低压侧电压之间的比值,畸变率平均值为不同的匝间短路下电流谐波总畸变率的平均值;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电压比值和畸变率平均值,结合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得到第一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28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