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巷道支护系统及巷道支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41066.5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4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银;纪红;胥海东;范海涛;张艺耘;杨志华;王彦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淮南市顺辉锚固有限公司;宁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0/02 | 分类号: | E21D20/02;E21D21/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耿蕾 |
地址: | 750011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巷道 支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巷道支护系统及巷道支护方法。巷道支护系统包括:多个注浆孔,间隔开设于巷道内壁;多个中空注浆锚杆,每一中空注浆锚杆插入一个注浆孔内,露出注浆孔的一端连通注浆泵,其上设置有出浆孔,注浆后,在第一深度范围内形成第一注浆层;多个中空注浆锚索,每一中空注浆锚索插入一个中空注浆锚杆内,延伸至注浆孔的孔底,其露出注浆孔的一端连通注浆泵,每一中空注浆锚索插入注浆孔的一端均设置有注浆头,注浆后,在第二深度范围内形成第二注浆层;多个第一锚具,每一第一锚具与一个中空注浆锚杆连接,并与注浆孔周向的巷道内壁抵接;多个第二锚具,每一第二锚具与一个中空注浆锚索连接,并与中空注浆锚杆露出注浆孔的一端抵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巷道加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巷道支护系统及巷道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煤矿巷道高应力巷道支护是一个较难解决的课题。特别是高应力条件下的“三软”岩层和回采巷道施工,更是一个投入多、维修量大的大工程。它与巷道围岩性质、应力状态及维护方式密切相关。在高应力的作用下,剪切变形是巷道煤岩变形和破坏的一种主要方式。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造成巷道顶板下沉、回采巷道煤体塑性区、底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高围岩应力所致。构造应力、采动应力都会引起巷道顶板与煤体碎裂、底板岩层挤压破坏,顶板岩层因内部发生剪切错动而沉降,煤帮也受到来自上部压力传递,而发生屈曲破坏。尤其是在高应力场区域,巷道围岩还会因应力重新分布或“卸载”而产生破裂,巷道也就处于破坏失稳状态,这种失稳破坏是围岩动态蠕变发展的结果,如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不仅影响回采进度与正常生产,还增加了巷道的维护费用,在煤矿生产中必须及时组织力量对顶板下沉或对收敛量较大的巷道,进行二次支护,这也将耗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能够为巷道提供高强度稳定支撑的巷道支护系统及巷道支护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巷道支护系统及巷道支护方法。借助插入同一注浆孔内的中空注浆锚杆与中空注浆锚索分别向注浆孔内注浆,在距离巷道内壁第一深度范围内形成第一注浆层,在距离第一注浆层第二深度范围内形成第二注浆层,第一注浆层与第二注浆层被拉紧为一个支护整体,以对巷道提供高强度稳定支撑。
本发明提供的巷道支护系统包括:多个注浆孔,多个所述注浆孔间隔开设于巷道内壁,并向巷道围岩内部延伸;多个中空注浆锚杆,每一所述中空注浆锚杆插入一个所述注浆孔靠近所述巷道内壁的一端,每一所述中空注浆锚杆露出所述注浆孔的一端均连通注浆泵,每一所述中空注浆锚杆的周向及插入所述注浆孔的一端均设置有出浆孔,多个所述中空注浆锚杆注浆后,在距离所述巷道内壁第一深度范围内形成第一注浆层;多个中空注浆锚索,每一所述中空注浆锚索插入一个所述中空注浆锚杆内,并延伸至所在的所述注浆孔的孔底,每一所述中空注浆锚索露出所述注浆孔的一端均连通所述注浆泵,每一所述中空注浆锚索插入所述注浆孔的一端均设置有注浆头,多个所述中空注浆锚索注浆后,在距离所述第一注浆层远离所述巷道内壁一侧的第二深度范围内形成第二注浆层;多个第一锚具,每一所述第一锚具与一个所述中空注浆锚杆连接,并与所在的所述注浆孔周向的所述巷道内壁抵接;多个第二锚具,每一所述第二锚具与一个所述中空注浆锚索连接,并与同一所述注浆孔内的所述中空注浆锚杆露出所述注浆孔的一端抵接。
可选地,每一所述中空注浆锚索均包括: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以及包绕在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周向的索体,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露出所述注浆孔的一端均连通所述注浆泵,所述第一注浆管插入所述注浆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注浆头,并延伸至所述注浆孔的孔底,所述第二注浆管插入所述注浆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注浆头,并距离所述注浆孔的孔底设定长度。
可选地,所述巷道支护系统还包括水泥砂浆层,所述水泥砂浆层覆盖所述巷道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淮南市顺辉锚固有限公司;宁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淮南市顺辉锚固有限公司;宁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10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