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预制件组合式墙板运输架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40162.8 | 申请日: | 202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2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郭友峰;郭涛;赵恒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B62B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闫世巍 |
| 地址: | 2240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预制件 组合式 运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预制件组合式墙板运输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内设有多个放置框,所述架体左右侧壁对称水平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放置框左右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用于滑入滑槽内的滑块;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为多组,多组所述阻挡组件均设在架体的表面,所述阻挡组件包括两块对称固定安装在架体表面的安装板、两根分别垂直固定安装在两块安装板上表面的弹簧杆和两块挡板,两根所述弹簧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环,两块所述挡板分别与两个安装环的环壁固定连接。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待输送的预制墙板的体积大小通过阻挡组件快速更换具有不同体积的放置框,方便快捷,架体的输送对象不再是一定尺寸的预制墙板,提高了架体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预制件组合式墙板运输架。
背景技术
预制墙板在存放运输阶段一般会通过运输架进行输送,将待运输的预制墙板放置在运输架中的放置框内,然后通过人工移动运输架进行输送。现有的放置框一般都是与架体焊接,无法对放置框进行更换,从而导致一些尺寸较大的预制墙板无法放入放置框内进行输送,只能对一定尺寸的预制墙板进行输送工作,输送架的实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以下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预制件组合式墙板运输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预制件组合式墙板运输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内设有多个放置框,所述架体左右侧壁对称水平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放置框左右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用于滑入滑槽内的滑块;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用于控制架体在地面上移动;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为多组,多组所述阻挡组件均设在架体的表面,多组所述阻挡组件分别用于阻挡多个放置框从滑槽内滑出,所述阻挡组件包括两块对称固定安装在架体表面的安装板、两根分别垂直固定安装在两块安装板上表面的弹簧杆和两块挡板,两根所述弹簧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环,两块所述挡板分别与两个安装环的环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的环壁固定安装有U型连接杆,所述U型连接杆远离安装环的一端位于架体背面。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所述连接杆远离两个安装环的一端之间固定安装有握杆,所述握杆的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架体一侧壁固定安装有拉手,所述拉手的表面粘接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的材质为橡胶。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两对固定安装在架体地面的安置台、两根分别转动安装在两对安置台之间的转杆和两对分别固定套接在两根转杆上的滚轮。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架体背面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垂直固定安装有滑杆,多根所述连接杆分别滑动套接在两根滑杆上。
本发明的优点是: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待输送的预制墙板的体积大小通过阻挡组件快速更换具有不同体积的放置框,方便快捷,架体的输送对象不再是一定尺寸的预制墙板,提高了架体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预制件组合式墙板运输架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预制件组合式墙板运输架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架体、2放置框、3滑槽、4滑块、5安装板、6弹簧杆、7挡板、8安装环、9连接杆、10握杆、11拉手、12转杆、13滚轮、14固定板、15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亚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01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