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材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9003.6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6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夏永贵;谢金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凤武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L1/25;G01L1/24;G01L5/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3 | 代理人: | 张经纶 |
地址: | 2258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残余 应力 检测 方法 | ||
1.铝材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包括光学检测和超声波检测两种方法检测铝材残余应力,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定位裁切,在被测铝材的边缘和中间位置分别裁取相同体积的材料,并将取自不同位置的材料都均匀分割为六个试样;
S2:均匀取样,对两块取自不同位置的材料用1和2进行区分,对一块材料上分割的六个试样用A、B、C、D、E、F区分,因此,对两块不同位置的材料分割成的试样分别标记为A1、B1、C1、D1、E1、F1和A2、B2、C2、D2、E2、F2;
S3:误差校对,对标记为A1、B1、C1、D1、E1和A2、B2、C2、D2、E2的试样的质量和形状进行测量,并通过裁切的方式使A1、A2、B1、B2、C1、C2、D1、D2的质量和形状差距较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材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标记为A1、A2、B1、B2、C1、C2的试样进行光学检测,具体为表面变形检测、整体变形检测和内部变形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SA1:设置区分,对标记为A1、A2的试样不做任何操作,对标记为B1、B2的试样进行人工时效和机械拉伸的操作,对标记为C1、C2的试样进行某种消除残余应力的操作;
SA2:真空处理,将光学检测装置设置在真空箱内,依次将标记为A1、A2、B1、B2、C1、C2的试样中的一个放置到光学检测装置上,使用真空抽气装置将真空箱内部抽真空;
SA3:表面残余应力比值测算,启动光学检测装置,依次对标记为A1、A2、B1、B2、C1、C2的试样分别进行表面变形检测,分别测得其表面变形量为G1、G2、H1、H1、I1、I2,通过公式Z=(I1/(G1-H1)+I2/(G2-H2))/2,测得某种残余应力消除法处理后表面残余应力比值Z;
SA4:整体残余应力比值测算,启动光学检测装置,依次对标记为A1、A2、B1、B2、C1、C2的试样分别进行整体变形检测,分别测得其整体变形量为J1、J2、K1、K2、L1、L2,通过公式Y=(L1/(J1-K1)+L2/(J2-K2))/2,测得某种残余应力消除法处理后整体残余应力比值Y;
SA5:内部残余应力比值测算,启动光学检测装置,依次对标记为A1、A2、B1、B2、C1、C2的试样分别进行整体变形检测,分别测得其内部变形量为M1、M2、N1、N2、P1、P2,通过公式W=(P1/(M1-N1)+P1/(M1-N1))/2,测得某种残余应力消除法处理后内部残余应力比值W。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材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某种残余应力消除法处理后,整体残余应力比值应为表面残余应力比值和内部残余应力比值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材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标记为D1、D2、E1、E2、F1、F2试样进行超声波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SB1:设置区分,对标记为D1、D2的试样不做任何操作,对标记为E1、E2的试样进行人工时效和机械拉伸的操作,对标记为F1、F2的试样进行某种消除残余应力的操作;
SB2:真空处理,超声波检测将超声波检测仪放置在真空箱内,依次将标记为D1、D2、E1、E2、F1、F2的试样中的一个放置到超声波检测仪上,使用真空抽气装置将真空箱内部抽真空;
SB3:进行检测,启动超声波检测仪,依次对标记为D1、D2、E1、E2的试样分别的残余应力进行检测,分别测得其残余应力为Q1、Q2、R1、R2、T1、T2;
SB4:数值计算,通过公式U=(Q1+Q2)/2,测得铝材残余应力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凤武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凤武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900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