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动力机器基础振动控制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38980.4 | 申请日: | 202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7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夏巍;乐威;童庞;刘进;王龙;吴杰;洪兴福;程超;邵帆;向洪斌;龚云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3/02;E02D3/08;E02D5/34;E02D5/44;E02D27/44;E02D31/08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汪玮华 |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动力 机器 基础 振动 控制 地基 处理 方法 | ||
1.用于动力机器基础振动控制的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拟定地基处理方案,设计地基处理参数:
结合动力机器的运行频率特征和动力机器基础的位移特性,通过开展模拟地基基础动力特性测试,拟定碾压水泥土换填和夯扩桩锁边的地基处理方案,并设计地基处理的换填料、配合比、地基处理总厚度T、压实系数k、最优含水率WOP;
S2)备料及施工工艺试验:
选用水泥土作为换填材料,水泥土中的水泥采用散装复合硅酸盐水泥,取合格土料,筛分后按照地基处理设计的配合比添加水泥,机械拌匀成水泥土,采用电动击实仪进行击实试验,绘制出水泥土的含水率-干密度击实曲线,并分析确定水泥土的最优含水率WOP及对应的最大干密度ρ,根据室内击实试验取得的参数,开展现场碾压施工工艺试验,进一步验证和确定施工控制参数:碾压机械及铺料厚度t0、碾压遍数、压实机械、碾压成型厚度t1、压实系数k、最优含水率WOP、最大干密度ρ;
S3)换填准备工作;
在备料及施工工艺试验的同时,进行现场地基处理换填区域的基坑开挖,换填前,先把地下水位降至换填区域基坑底面标高以下500mm,确保基坑内无积水,对换填区域基坑底面进行平整处理,彻底清除所有软弱夹层、淤泥、浮土和杂物,通过晒水或晾晒使得含水率合适,现场验槽,复测换填区域基坑底面标高;
S4)水泥土拌和与运输:
根据换填区域土方量计算水泥掺量,分批次将水泥加入土料进行拌和形成水泥土;
S5)水泥土摊铺及碾压:
采用进占法顺基坑方向进行,平起法填筑,用装载机、推土机将水泥土摊铺,用平地机、蛙式打夯机整平,立即采用低频高幅振动压路机、凸块振动碾开始碾压,碾压方式为平行轴线方向,前进、后退全振错距法来回全面碾压,由外侧向内侧进退式相邻交错排列碾压;
S6)质量检验:
采用方格网法,用水准仪测量沉降量,检查碾压成型厚度t1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超出或不足的部分采用人工配合调整,采用环刀法对水泥土的干密度进行检测,环刀取样深度为碾压成型厚度t1的1/3,根据多个测点数计算平均干密度,再与最优含水率WOP所对应的最大干密度ρ进行比较,确定压实系数k是否满足设计的地基处理要求,压实系数达不到设计的地基处理要求时,继续碾压,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在现场采用酒精烧失法、烘箱法对水泥土的含水率进行跟踪检测;
S7)重复进行上一层水泥土施工:
一层水泥土经摊铺及碾压、质量检验合格后,重复以上S3、S4、S5步骤,进行上一层水泥土的不间断施工,自下而上直至完成地基处理总厚度T范围内各层的施工;
S8)换填区域养护:
换填区域的全部水泥土碾压换填后,采用土工布、塑料薄膜或草袋保温覆盖,并进行不少于7天的洒水养护;
S9)夯扩桩锁边施工:
沿换填区域边缘一周采用水泥碎石土夯扩桩锁边,先用桩机对位成孔至设计深度,用重锤夯击后再填加水泥碎石土石料至桩孔内,对成桩下部800~1200mm深度区域进行连续夯扩使桩体形成扩大头,保证桩体的连续性及密实度;
S10)评价地基处理:
整个换填区域夯扩桩锁边施工完成后,用承载力测试仪测定水泥土的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性,对地基处理做出评价,验证是否达到地基处理设计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机器基础振动控制的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水泥加入土料拌和采用路拌法,网格化摊铺施工,或者在大规模动力机器基础地基处理施工中采用厂拌法,选用拌和机拌制水泥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动力机器基础振动控制的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拌和过程中及时检查水泥土的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WOP的-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机器基础振动控制的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碾压分段施工,相邻两段接缝处应削成坡状或齿坎状,坡度不陡于1∶3,碾压时交接位置彼此搭接,搭接宽度控制在0.3~0.5m之间,相邻两段摊铺及碾压工序同时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898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监控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药炮制工艺及连续式药品刨片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