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38915.1 | 申请日: | 202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0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康报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35;G02F1/1339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田甜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石龙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适用于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衬底基板、走线层、彩色光阻层和电极层,彩色光阻层包括滤光层和遮光层,遮光层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扫描线的上方,用于阻挡光线,遮光层与隔垫物对顶位置的对应区域的至少一侧具有遮光部,遮光部向滤光层延伸;公共走线背离扫描线的一侧形成有外延部,外延部与遮光部在外延部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且外延部在第一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线位于相应隔垫物的偏移范围除边界线以外的部分外。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防漏光效果优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轻薄、便捷和高品质的显示面板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液晶显示面板一般由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配置于两个基板间的液晶层所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两片基板上施加驱动电压来控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旋转,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
但目前的显示面板存在漏光现象。目前解决漏光的方案,一般是通过COA(Color-filter on Array)技术将彩色光阻制作于阵列基板上,以解决液晶显示装置对盒工艺中因对位偏差造成的漏光等问题。但即使采用COA型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在运输或外界抖动过程中,也会因为柱状隔垫物(Photo Spacer,PS)滑动,划伤像素开口区的PI(Polyimide,聚酰亚胺)层,进而导致漏光。
因此,开发一款防漏光效果更好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防漏光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衬底基板、走线层、彩色光阻层和电极层,所述走线层包括间隔设置的扫描线和公共走线,所述彩色光阻层包括滤光层和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所述扫描线的上方,用于阻挡光线,
所述遮光层与隔垫物对顶位置的对应区域的至少一侧具有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向所述滤光层延伸;
所述公共走线背离所述扫描线的一侧形成有外延部,所述外延部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遮光部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外延部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线位于相应隔垫物的偏移范围除边界线以外的部分外。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延部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线至少部分为弧线,且所述弧线与相应隔垫物的偏移范围的边界线对齐。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延部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线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直线部,所述第一直线部与相应隔垫物的偏移范围的边界线相切。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直线部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外延部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线还具有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二直线部与所述第一直线部连接,且所述第二直线部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电极层中相应像素电极的倾斜角度一致。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直线部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所述第一直线部相互连接形成钝角结构,所述钝角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隔垫物的偏移范围的中央区域。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与隔垫物对顶位置的对应区域的两侧均具有所述遮光部,位于所述扫描线两侧的所述公共走线与隔垫物对应区域均具有所述外延部,且位于同一个所述扫描线两侧的所述公共走线上的所述外延部延伸方向相反。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与所述遮光层相接的一侧形成有朝向所述遮光层延伸的台阶部,所述遮光部安装于所述台阶部上,且所述遮光部的顶面与所述滤光层和所述遮光层的顶面齐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8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