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纳米无机防腐涂料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8885.4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6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叶斌;王靖雯;邓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08 | 分类号: | C09D1/08;C09D7/61;C09D7/63;C09D7/65;C09D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14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纳米 无机 防腐涂料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纳米无机防腐涂料及其使用方法,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水泥26‑55份、纳米氧化镁5‑12份、纳米氧化铝6‑12份、硬脂酸钠4‑8份、纳米钛白粉5‑12份、滑石粉11‑15份、纳米碳酸钙9‑12份、羟甲基纤维素6‑9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多种无机化合物纳米矿物微粉组成,材料和水混合后,即可产生水化反应进而形成一种有强键结构的致密黏性胶状物,当此黏性胶状物与钢铁、混凝土结合时,它优良的致密性使结合体与腐蚀气体和水分完全隔离,达到长久的耐腐蚀性、耐候性、防水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防腐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纳米无机防腐涂料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防腐涂料多为有机产品,含有大量有机溶剂,易燃、易爆,有大量VOC散发,不利于环境保护,对涂刷部分要求严格,需喷砂除锈,否则容易起鼓脱落,只适用于常温环境中,维修施工繁琐,需将旧漆面磨除。市场上的防腐涂料分为:有机油性防腐涂料和水性防腐涂料。油性防腐涂料是以有机物质作为主要溶剂,主要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水性防腐涂料以水作为主要溶剂,水性防腐涂料因水是他们是主要溶剂,水也可以用来清洗和稀释水性涂料,它们几乎没有溶剂味道,一直以来存在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水性防腐蚀涂料普遍存在固含量低的缺点,将加大生产厂家的成本;单一体系的防腐蚀涂料功能比较单一化,在应用上存在一些缺点;水性涂料对底材表面清洁度和施工过程的要求较高,因水的表面张力大,所以污物易使涂膜产生缩孔;水性涂料对抗强机械作用力的分散稳定性差,输送管道内的流速急剧变化时,分散微粒被压缩成固态微粒,使涂膜产生麻点;水性防腐蚀涂料从根本上说是借助于成膜树脂的亲水化。树脂亲水化途径有自乳化与外乳化两种。无论哪种途径都必须引进含亲水性官能团的物质,在自交联体系中,涂料成膜一般亲水官能团依然游离,并没有交联转化成疏水链段,这样不可避免会影响涂膜的耐介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如何将这些亲水官能团在成膜后转化为疏水基团是当前研究工作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水性体系中使用了乳化剂和其他小分子助剂,可能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有待寻找新型高性能乳化剂和其他助剂使涂料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性纳米无机防腐涂料及其使用方法,提高涂膜的耐腐蚀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性纳米无机防腐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水泥26-55份、纳米氧化镁5-12份、纳米氧化铝6-12份、硬脂酸钠4-8份、纳米钛白粉5-12份、滑石粉11-15份、纳米碳酸钙9-12份、羟甲基纤维素6-9份。
优选地,所述的水泥为625#水泥。625#水泥为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以625#水泥为主料可增加本发明涂料的耐酸碱耐高温和防腐性能。
优选地,所述的水性纳米无机防腐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水泥45份、纳米氧化镁7份、纳米氧化铝8份、硬脂酸钠6份、纳米钛白粉7份、滑石粉12份、纳米碳酸钙9份、羟甲基纤维素6份。
优选地,所述的纳米氧化镁的粒径为20-100纳米。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纳米氧化镁无毒、无味、添加量小,且具有抑制腐蚀的能力。所述的纳米氧化镁可增强涂料的耐火和绝缘性。
优选地,所述的纳米氧化铝的粒径为15-85纳米。所述的纳米氧化铝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具有耐高温的惰性,高活性,可提高涂料的耐火性。
优选地,所述的纳米钛白粉的粒径为25-100纳米;
所述的纳米碳酸钙的粒径为20-100纳米。所述的纳米钛白粉可起到调色作用。所述的纳米碳酸钙可提高涂料的耐酸碱性能和强度。
优选地,所述的滑石粉的细度为100目-300目;
所述的羟甲基纤维素的细度为150目-300目。所述的滑石粉具有抗磨、抗紫外线和隔热的作用。所述的羟甲基纤维素可作为粘合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88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