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PP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8804.0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3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郝建鑫;秦小磊;袁海兵;索阳阳;周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芜湖聚赛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4;C08K3/26;C08K3/32;C08K5/3492;C08K5/01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梅素丽 |
地址: | 51094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pp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PP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阻燃PP材料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丙烯69~90份,复配阻燃剂10~30份,抗氧剂0.2~1份,乙烯基双硬脂酰胺0.1~1份,白油0.2~1份;所述复配阻燃剂包括碳酸钙和协效阻燃剂。与传统的阻燃PP材料相比,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碳酸钙的存在对阻燃性能的负面影响,阻燃性能稳定可控,解决了现有阻燃体系不可添加碳酸钙的问题,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本发明中的阻燃PP材料采用碳酸钙进行填充,阻燃等级达到V2级,可以满足灯饰产品、电控盒、端子盖或电子电器产品对材料阻燃性能的要求,且极大的降低了材料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PP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填充阻燃PP材料通常会在配方体系中添加滑石粉、硫酸钡,尚未有添加碳酸钙的填充阻燃材料,这是因为外加的碳酸钙会与阻燃剂发生反应,导致阻燃效果减弱或造成阻燃失效的现象,而碳酸钙又是一种低成本的原料,若能实现使用碳酸钙来填充阻燃材料,将极大的降低阻燃PP材料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阻燃PP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阻燃PP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阻燃PP材料在灯饰产品、电控盒、端子盖或电子电器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阻燃PP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丙烯69~90份,复配阻燃剂10~30份,抗氧剂0.2~1份,乙烯基双硬脂酰胺0.1~1份,白油0.2~1份;所述复配阻燃剂包括碳酸钙和协效阻燃剂。
优选地,所述阻燃PP材料中,所述聚丙烯的重量份为79~8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丙烯的重量份为80~85。
优选地,所述阻燃PP材料中,所述复配阻燃剂的重量份为10~30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复配阻燃剂的重量份为10~20份;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复配阻燃剂的重量份为10~15份。
优选地,所述阻燃PP材料中,所述抗氧剂的重量份为0.2~0.8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抗氧剂的重量份为0.3~0.6份;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抗氧剂的重量份为0.3~0.5份。
优选地,所述阻燃PP材料中,所述乙烯基双硬脂酰胺的重量份为0.1~0.8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乙烯基双硬脂酰胺的重量份为0.1~0.6份;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乙烯基双硬脂酰胺的重量份为0.3~0.5份。
优选地,所述阻燃PP材料中,所述白油的重量份为0.2~0.8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白油为的重量份0.2~0.6份;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白油的重量份为0.3~0.5份。
优选地,所述乙烯基双硬脂酰胺(EBS)为乳白色小颗粒。
优选地,所述复配阻燃剂中,碳酸钙与协效阻燃剂的质量比为(4~6):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复配阻燃剂中,碳酸钙与协效阻燃剂的质量比为(4.5~5.5):1;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复配阻燃剂中,碳酸钙与协效阻燃剂的质量比为5:1。本发明通过在阻燃PP材料中引入大剂量的碳酸钙,可以极大的降低了阻燃PP材料的原料成本,且并未降低阻燃PP材料的阻燃性能。
优选地,所述复配阻燃剂的白度L值大于90。
优选地,所述协效阻燃剂包括含磷阻燃剂、含溴阻燃剂和引发剂。
优选地,所述含磷阻燃剂包括苯基次磷酸铝,次磷酸铝,二乙基次膦酸铝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含溴阻燃剂包括三聚氰胺氢溴酸盐、三(2,3-二溴丙基)异三聚氰酸酯中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芜湖聚赛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芜湖聚赛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88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