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胎体及车胎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5069.8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3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如;孙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耐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7/00 | 分类号: | B60C7/0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张黎明 |
地址: | 51063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胎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胎体,包括依次设置的胎冠、轮体及轮底,轮体设有第一组盲孔和第二组盲孔,轮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一组盲孔开口于第一侧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盲孔;第二组盲孔开口于第二侧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盲孔;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错位设置,第二盲孔的尺寸大于相邻两个第一盲孔的间距,第一盲孔与第二盲孔正对部分形成气流通孔;通过上述设置,减轻了胎体的重量,减少了轮胎的滚动阻力;相邻两个第二盲孔的区域与相邻两个第一盲孔的区域分别为轮体的两侧提供了支撑力,保证了轮体两侧的平衡,气流通孔使轮体两侧的气体流通,散热性好,解决了充气内胎发生漏气、爆胎的情况,车胎的安全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胎体及车胎。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通常选择车辆作为日常通勤交通工具。车胎作为车辆上必不可少的部件,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目前的车胎一般由内胎和外胎两部分组成,外胎在行驶过程中与地面摩擦,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内胎则是控制胎压,往往是通过充气来承受一定的压力,以此保持车胎内压,但这种车胎经常发生爆胎和漏气现象。
此后,人们开发出了免充气车胎来避免爆胎和漏气现象,免充气车胎可以将整个车胎作为一个单体使用,免充气车胎主要分为发泡车胎和实心车胎,其中:发泡车胎设有无数个密闭的气孔,车胎不存在刺破风险,可以避免对车胎进行多次维护,但车胎的材料为橡胶发泡而成,耐候性较差、老化速度快、容易松弛脱胎,尤其是连续较高速度运行时,胎心泡沫部分迅速软化,继而碎裂,导致车胎无法使用,车胎使用寿命的有限导致使用发泡车胎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对于上述发泡车胎的缺点,继而产生了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实心车胎进行克服,但是整个车体为实心结构,车胎重量大、散热效果不佳,滚动阻力大,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不可预见的危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车胎安全性能不够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胎体及车胎。
一种胎体,包括依次设置的胎冠、轮体及轮底,所述轮体设有第一组盲孔和第二组盲孔,所述轮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
所述第一组盲孔开口于所述第一侧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盲孔;
所述第二组盲孔开口于所述第二侧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盲孔;
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错位设置,所述第二盲孔的尺寸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间距,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正对部分形成气流通孔。
上述胎体,通过在轮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交错的第一组盲孔和第二组盲孔,减轻了胎体的重量,减少了轮胎的滚动阻力,提高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实心轮胎胎体重量大、滚动阻力大,安全性能得不到有利保障的问题;且相邻两个第二盲孔的区域与相邻两个第一盲孔的区域分别为轮体的两侧提供了支撑力,保证了轮体两侧的平衡,第一盲孔与第二盲孔正对部分形成的气流通孔又保证了轮体两侧的气体可以流通,使胎体的散热性好,解决了以往的充气车胎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发生漏气、爆胎的情况,使车胎的安全性能稳定,上述胎体可以作为车胎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现有的外胎配合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区域在所述第二侧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盲孔的中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区域设有第一组凹槽,所述第一组凹槽开口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组凹槽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凹槽还包括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所述第四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胎冠,所述第五凹槽连通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轮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凹槽的中心线在所述第二侧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盲孔的中心线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耐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耐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50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