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布线方法及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32823.2 | 申请日: | 202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7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晋大师;王毓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3953 | 分类号: | G06F30/3953;G06F30/34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娟 |
| 地址: | 300392 天津市华苑产业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布线 方法 | ||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布线方法、电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电路布线方法针对一组导线的导线数量大于等于3,且每一根导线中传输一路相位信号,多路相位信号的相位依序错开的情形,通过将电路中的一组导线按照每一根导线互相平行的环状立体结构排布,使各导线间的信号传输环境近似,从而降低了各导线间的干扰及线路参数的差异,进而有效保证了每一根导线中传输一路相位信号时,各路信号传输效果均衡一致。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路布线方法、电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学作为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体现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研究及物质生产活动等多个方面。目前,对电学领域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由于其先进性及应用广泛性,电学领域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不论是小至微型超精密集成电路还是大到超高电压电力系统传输线路,对于多线路或多端口来说,如何在一组相同或相似的线路上传输相位信号时,降低各路信号到达各传输终端时的差异是电学领域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目前传输多相位信号的一组导线通常采用平行分布的方式。当包含多根导线的一组导线通过该种平行分布方式排布时,中间的每根导线都会同时受到与其相邻的两根导线的干扰影响,而对于最外侧的两根导线来说,它只会受到与其相邻的一根导线的干扰影响,因此,长距离或长时间以该模式传输电信号或电能时,最外侧的导线与中间的导线传输的相位信号会有不同的衰减或变化。当传输始端发送相同或相似的相位信号给相同或相似的传输终端时,由于各导线受到的干扰不同,损耗不同,因此最终到达传输终点时,每根导线的信号与其对应的初始信号的偏差不同,后续电路在信号处理时无法使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各类似的信号达到类似的效果,不利于后续电路的通用化、模块化处理、以及对称电路性能的提升。因此,需要一种导线间干扰平衡的电路布线,使得各相位信号在各导线间传输时受到的干扰近似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导线间干扰平衡的电路布线方法,该种电路布线方法通过将电路中的一组导线按照每一根导线互相平行的环状立体结构排布,使各导线间的信号传输环境近似,从而降低了各导线间的干扰及线路参数的差异,进而有效保证了每一根导线中传输一路相位信号时,各路信号传输效果均衡一致。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布线方法、电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布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电路中的一组导线按照每一根导线互相平行的环状立体结构排布,其中,所述一组导线的导线数量大于等于3,所述一组导线用于传输多相位信号,其中,在所述每一根导线中传输一路相位信号,所述多路相位信号的相位依序错开。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电路布线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一组导线的周围,设置一组导线屏蔽结构,其中,所述一组导线屏蔽结构中的每一个导线屏蔽结构为距离其最近的导线提供屏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电路布线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一组导线的外侧设置一组外部屏蔽结构,其中,所述一组外部屏蔽结构为分布在其内侧的一组导线提供屏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电路布线方法,还包括:所述一组导线于特定长度上在结构空间上变换位置;其中,所述一组导线的特定长度小于所述一组导线的总长度;并且,所述在结构空间上变换位置的次数为一次或多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一组导线于特定长度上在结构空间上变换位置还包括:所述一组导线在结构空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特定的角度;其中,所述特定的角度范围为0度至360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一组导线于特定长度上在结构空间上变换位置还包括以下之一:所述一组导线在结构空间上上下对调位置,其中,所述上下对调位置的导线数量不大于所述电路中一组导线的总数;或者所述一组导线在结构空间上交叉对调位置,其中,所述交叉对调位置的导线数量不大于所述电路中一组导线的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28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