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肤电阻腕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1352.3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7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叶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华科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5/0531 | 分类号: | A61B5/0531;A61B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余小映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电阻 | ||
本发明涉及电阻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皮肤电阻腕表,包括表带,表带上相对设有第一湿电极、第二湿电极,表带上设有安装壳,安装壳内部设有主控制器、激励信号发生器、信号放大调理电路,第一湿电极、第二湿电极均通过FPC柔性电路板与激励信号发生器、信号放大调理电路电性连接,第一湿电极、第二湿电极均包括内嵌于表带上的壳体,填充于壳体内部的导电海绵,以及覆盖于导电海绵表面并与壳体固定的导电布;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接触电阻对检测结果造成严重影响、电极不适合在可穿戴设备上使用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阻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皮肤电阻腕表。
背景技术
基于体表皮肤的电阻测量,已经在心理学以及癫痫预警、帕金森防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无创的检测方式是被广泛接受的,但无创的检测方式必然会有接触电阻影响有效信号的测量。
在研究皮肤电阻电生理信号时,采用导电电极接触皮肤,采集到的信号是皮下电阻与接触电阻叠加后得到的结果,皮下电阻是研究的对象,但实际上接触电阻所占比例往往比有效的皮下电阻大得多,且容易受环境变化和人体运动的影响。这样就对测量精度和结果分析造成了极大干扰,一种能够有效减少接触电阻影响且采用体表检测的皮肤电阻检测装置是迫切需要的。
目前,电极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称之为干电极,特点为耐用,缺点是测量时接触电阻对有效信号干扰大,一般接触电阻比有效信号大5-10倍,解决的办法通常是采用湿电极代替干电极。在专业的医疗器械中,如心电图机采用的是一次性电极,其特点为形态呈膏状,接触电阻相比较干电极可减小90%以上,缺点是只能一次性使用,使用成本高,不适合在可穿戴设备上使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皮肤电阻腕表,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接触电阻对检测结果造成严重影响、电极不适合在可穿戴设备上使用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皮肤电阻腕表,包括表带,所述表带上相对设有第一湿电极、第二湿电极,所述表带上设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部设有主控制器、激励信号发生器、信号放大调理电路,所述第一湿电极、第二湿电极均通过FPC柔性电路板与激励信号发生器、信号放大调理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湿电极、第二湿电极均包括内嵌于表带上的壳体,填充于壳体内部的导电海绵,以及覆盖于导电海绵表面并与壳体固定的导电布;
所述主控制器通过向激励信号发生器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使得第一湿电极、第二湿电极流过频率可控的微弱电流,所述信号放大调理电路对第一湿电极、第二湿电极之间的压降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并向主控制器输出电压信号,所述主控制器根据电压信号计算对应的电阻值。
优选地,所述激励信号发生器包括与主控制器连接的函数发生器V1,以及连接于函数发生器V1与第一湿电极J1、第二湿电极J2之间的可控电流源I1;
所述主控制器通过输出不同频率的方形波控制信号,控制函数发生器V1输出正弦波电压信号的频率,所述函数发生器V1产生的正弦波信号输出至可控电流源I1,所述可控电流源I1将正弦波电压信号转换为频率可控的微弱电流,并通过第一湿电极J1、第二湿电极J2施加到被测者皮肤上。
优选地,所述信号放大调理电路包括用于对第一湿电极J1、第二湿电极J2之间的压降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以及用于让与激励信号发生器同频率的放大信号通过的滤波电路;
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用于对第一湿电极J1、第二湿电极J2之间的压降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单端放大信号的差分放大器A1,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用于让与激励信号发生器同频率的放大信号通过,过滤其他干扰信号的窄带滤波器A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华科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合肥华科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13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