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孔全热交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1272.8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4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戚明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戚明喆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普睿益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5 | 代理人: | 马晓武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孔 热交换器 | ||
微孔全热交换器,包括新风路径及排风路径;所述新风路径套接于所述排风路径,所述新风路径的顶部连接于新风出口,所述新风路径的底部连接于新风进口;所述排风路径的一端连接于排风出口,所述排风出口贯穿所述新风路径并延伸至所述新风路径的外部,所述所述排风出口与所述新风路径交汇处的所述新风路径不被所述排风出口完全填充,所述排风路径的另一端连接于排风进口,所述排风进口贯穿所述新风路径并延伸至所述新风路径的外部,所述所述排风进口与所述新风路径交汇处的所述新风路径不被所述排风进口完全填充。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孔全热交换器。
二、背景技术
全热交换器能有效地回收空调系统中排风的能量,其核心技术主要是热交换芯体。它的工作原理是:当设备运行时,室内排风和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换热器芯体时,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夏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排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空调风干燥,使新风含湿量降低;冬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室排风获得热量,温度升高,同时被空调室排风加湿。这样,通过换热芯体的全热换热过程,让新风从空调排风中回收能量。同时,全热交换器设有排风通道和进风通道,排风通道排出建筑物内的浑浊空气,进风通道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进室内,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热度和湿度的能量互换,同时可以对空调排风进行最大限度的热量或冷量的回收,能够实现环保和节能;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全热交换机在运行的时候,新风和排风会在换热器芯体内产生接触,造成新风的污染,因此导致现有技术中的全热交换机在某些特殊领域内无法应用,比如医院、菌菇生产工厂等有净化要求的场所,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个新思路,即将排风及新风区分路径来实现全热交换机在更多领域内适用的问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微孔全热交换器,包括新风路径及排风路径;
所述新风路径套接于所述排风路径,所述新风路径的顶部连接于新风出口,所述新风路径的底部连接于新风进口;
所述排风路径的一端连接于排风出口,所述排风出口贯穿所述新风路径并延伸至所述新风路径的外部,所述所述排风出口与所述新风路径交汇处的所述新风路径不被所述排风出口完全填充,所述排风路径的另一端连接于排风进口,所述排风进口贯穿所述新风路径并延伸至所述新风路径的外部,所述所述排风进口与所述新风路径交汇处的所述新风路径不被所述排风进口完全填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新风路径为封闭式矩形空间,所述排风路径由至少两根微孔铝管组成矩形管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风出口的内部连接于第二风机,所述新风出口的内部连接于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连接于所述新风路径外部的所述排风出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风路径由十六根微孔铝管组成一矩形体,该矩形体的切面面积为所述新风路径切面面积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风机连接于所述新风路径外部的所述排风出口,所述第一风机连接于所述新风路径外部的新风出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进口为圆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风出口与所述排风进口为圆形铝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风出口与所述排风进口的直径是与其接触的所述新风路径高度的三分之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区分新风路径及排风路径,避免新风被排风污染,从而在不改变现有技术中热交换机的整体结构情况下实现热交换机在更多场所内的使用。
四、附图及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产品模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戚明喆,未经戚明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12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风散热式理疗鞋
- 下一篇: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