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浅层地埋管与中深层地埋管耦合冷热源系统及其控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9336.0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4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孔维政;李骥;孙宗宇;秦以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T10/15 | 分类号: | F24T10/15;F24F5/00;F24F11/84;F24F11/85;F24D3/10;F24D3/18;F24D19/10;F25B30/06;F25B41/4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层 耦合 热源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浅层地埋管与中深层地埋管耦合冷热源系统的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浅层地埋管与中深层地埋管耦合冷热源系统,在供冷工况时,由浅层地埋管(13)提供冷负荷所需冷量;在供热工况时,首先利用浅层地埋管(13)提供热负荷所需热量,当无法满足所需热量时,更改为以中深层地埋管(12)为主提供热量,浅层地埋管(13)辅助提供热量,待浅层地埋管(13)释热量和吸热量相同时,剩余热负荷所需热量由中深层地埋管(12)提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地埋管与中深层地埋管耦合冷热源系统的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浅层地埋管(13)选型和数量以冷负荷所需冷量为主进行设计,对中深层地埋管(12)数量以建筑热负荷所需热量与浅层地埋管设计条件下可提供热负荷所需热量之差进行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地埋管与中深层地埋管耦合冷热源系统的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供冷工况时,浅层地埋管蝶阀(8)和浅层地埋管水泵(6)开启,中深层地埋管蝶阀(7)和中深层地埋管水泵(5)关闭,建筑冷负荷所需冷量均由浅层地埋管(13)提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层地埋管与中深层地埋管耦合冷热源系统的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供热工况时,当建筑热负荷需求较小时,浅层地埋管蝶阀(8)和浅层地埋管水泵(6)开启,中深层地埋管蝶阀(7)和中深层地埋管水泵(5)关闭,建筑热负荷所需热量由浅层地埋管(13)提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层地埋管与中深层地埋管耦合冷热源系统的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建筑热负荷需求较大时,浅层地埋管(13)无法满足热负荷所需热量时,中深层地埋管蝶阀(7)和中深层地埋管水泵(5)开启,浅层地埋管蝶阀(8)和浅层地埋管水泵(6)关闭,此时以中深层地埋管提供建筑热负荷所需热量为主,不满足时由浅层地埋管(13)辅助提供热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层地埋管与中深层地埋管耦合冷热源系统的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浅层地埋管(13)吸热量直至与夏季释热量相同时,浅层地埋管蝶阀(8)和浅层地埋管水泵(6)将不再开启,浅层地热不再提供热量,建筑热负荷所需热量均由中深层地埋管(12)提供。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浅层地埋管与中深层地埋管耦合冷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供水管(1)、一号回水管(2)、二号供水管(3)、二号回水管(4)、中深层地埋管水泵(5)、浅层地埋管水泵(6)、中深层地埋管蝶阀(7)、浅层地埋管蝶阀(8)、热量表(9)、分水器(10)、集水器(11)、中深层地埋管(12)和浅层地埋管(13),所述中深层地埋管(12)通过一号供水管(1)依次与中深层地埋管水泵(5)、中深层地埋管蝶阀(7)和分水器(10)连接,所述浅层地埋管(13)依次与热量表(9)、浅层地埋管水泵(6)、浅层地埋管蝶阀(8)和分水器(10)连接,所述中深层地埋管(12)和浅层地埋管(13)分别通过一号回水管(2)、二号回水管(4)与集水器(1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933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