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约方法、区块链系统、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27588.X | 申请日: | 202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9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雪;肖征荣;李朝霞;马书惠;杨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62;G06F21/64;G06Q10/02;G16H40/20;G06F16/2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冯建基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约 方法 区块 系统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可读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约方法、区块链系统、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以解决预约过程繁琐导致患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局面混乱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用户节点通过哈希计算,根据用户的血液信息和身份标识信息得到哈希值,并发送至时间戳节点;时间戳节点接收哈希值,将接收到哈希值的时间以及哈希值使用时间戳节点的私钥签名,并将签名后的时间和哈希值作为签名信息发送至用户节点;用户节点接收签名信息,并将签名信息、用户的血液信息及血液需求信息打包为广播信息,广播到区块链系统中;血库节点接收广播信息,使用时间戳节点的公钥对签名信息验证,在验证通过且血库节点对应的血库存在满足需求的血液时,向用户节点发送预约确认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约方法、区块链系统、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长期需要输血小板或者输血红蛋白的患者,往往血红蛋白低于60就出现乏力昏厥等症状,血小板低于20就可能出现内出血或者外出血等情况,更严重的,当血小板低于10时,患者就有可能出现脑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
而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中,患者需要输血、尤其是需要输血小板、或者输血红蛋白时,需要患者携带自己在该医院或者其他被该医院承认的医院的血常规化验单,去医院的急诊或者血液科门诊挂号,等待医生叫号后,由医生开出对应的输血小板、或者输血红蛋白的预约单后,患者携带预约单去护士站采血样,并在采血样完成后送自己的血样到该医院的血库进行预约。
血库医生根据该患者的血样信息,对血库现有的血红蛋白或者血小板进行查询,若血库中还有剩余的没有配型的与该患者同血型的血样,则对该血红蛋白或者血小板按照患者提供的血样信息对血小板或者血红蛋白进行配置。若血库中没有剩余的没有配型的与该患者同血型的血样,则该患者需要等待该医院的血库的通知才能去输血、输血小板、或者输血红蛋白。
整个过程从挂号、看诊、缴费、抽血样、送血样到血库,至少需要3个小时以上,很多患者的病情往往不能支撑患者等待这么久,一旦出现内出血,患者生命则无法得到保证。
尤其是医院血库中没有剩余的没有配型的与该患者同血型的血样,患者由于害怕出现意外情况下,继续去第二家医院重复以上流程,直到一家医院的血库中还有剩余的没有配型的与该患者同血型的血样,在护士进行血样采集时,只能患者被人在场,家属无法替代,不仅浪费了患者大量的时间,而且在不断去医院预约的过程中,患者的生命无法得到保障。
同时,当遇到血贩子,患者的利益更不到保证,血贩子随意插队,造成了输血小板、或者输血红蛋白局面严重混乱,甚至造成患者伤亡,引起了医患纠纷。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预约方法、区块链系统、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预约过程繁琐而导致的患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局面严重混乱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预约方法,该方法用于区块链系统,所述区块链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户节点、时间戳节点、至少一个血库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用户节点通过哈希计算,根据用户的血液信息和身份标识信息得到第一哈希值,并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所述时间戳节点;
所述时间戳节点接收所述第一哈希值,并将接收到所述第一哈希值的第一时间以及所述第一哈希值使用所述时间戳节点的私钥进行签名,并将签名后的第一时间和第一哈希值作为签名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节点;
所述用户节点接收所述签名信息,并将所述签名信息、所述用户的血液信息以及所述用户的血液需求信息打包为广播信息,广播到所述区块链系统中;
所述血库节点接收所述广播信息,使用所述时间戳节点的公钥对所述签名信息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且所述血库节点对应的血库存在满足所述用户的血液需求的血液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节点发送预约确认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75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