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7583.7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5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成铁;冯博士;张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螺 生物 活性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具有螺旋状结构特点;支架整体包括:中间支柱、含有通孔结构的外围壁、以及一体形成在中间支柱与外围壁之间的螺旋状节和螺旋状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结构,包括螺旋状节和螺旋状空腔,均沿支架轴向延伸;所述螺旋状节的螺距为0.5~3mm,螺旋状节的厚度为0.2~1.5mm;所述螺旋状空腔的高度为0.3~2.8mm。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柱嵌于螺旋状结构内,沿支架轴向延伸;所述中间支柱的直径为0.5~5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通孔结构的外围壁的内径为2~30 mm,厚度为0.5~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通孔结构的外围壁上的通孔沿着支架轴向贯穿或部分贯穿外围壁;所述含有通孔结构的通孔数目为1~20,每个通孔的直径为0.2~2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通孔结构的外围壁上至少一个通孔与螺旋状空腔结构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或密闭结构;所述密闭结构的高度为0.2~2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的材质为生物活性材料;所述生物活性材料为生物陶瓷、生物玻璃、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的打印模型;优选地,三维设计软件为SolidWorks、3ds Max、Pro/Engineer、Cinema 4D或CAD,导出文件格式为STL,然后将STL文件导入打印机中进行切片和设置打印参数;
(2)将生物活性材料粉体、液态光固化树脂和添加剂混合,得到用于光固化打印的浆料;优选地,所述混合的方式为球磨混合,所述球磨混合的转速为200~1000r/min,时间为1~24h;优选地,所述用于光固化打印的浆料中生物活性材料粉体的质量分数为30%~70%;
(3)将用于光固化打印的浆料加入到物料池中,采用光固化打印机按照打印模型和设置的参数进行逐层固化成型,形成生坯;
(4)将打印所得生坯用液体进行清洗和二次固化;优选地,所述液体为乙醇或/和水,所述二次固化的光源为紫外光或蓝光;
(5)将二次固化后所得的生坯进行脱脂和烧结,得到所述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仿海螺生物活性支架在制备体外细胞培养材料或制备骨缺损修复及骨再生材料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758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