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合同企业信用数据协同处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6503.6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9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危明铸;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F21/62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1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合同 企业信用 数据 协同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合同企业信用数据协同处理方法、系统及平台。通过本发明方案中所记载的方法以及与所述方法相应的系统、平台,本方案通过动态非对称的加密算法将企业信用数据进行上链共享,有效保护了数据的私密性,打消了各方数据泄露的担忧。智能合约自动完成对企业信用数据的读取和计算,全过程不受任何一方干预,保障的各参与方的获得结果的权利和提供数据的义务;各方获取的企业信用评估结果是一致的,任何一方提供数据的好坏都会自身获取结果的质量,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提升各方提高优质数据的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合同企业信用数据协同处理方法、系统及平台。
背景技术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是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和企业精准化服务的基础,根据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结果,可以为金融信贷、招标投标、商务合作等市场活动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市场监管、稽查执法等政府管理提供支撑。目前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依托专家法和大数据法,专家法一般以信用积分的模式制定评价模型,模型一旦确定基本不变,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大数据法一般通过回归算法设计模型,并持续的优化验证模型,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现有的技术方向都在往大数据、机器学习方向发展,而企业信用评估的准确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数据的多维性,取决于企业信用数据能否协同计算。
目前各政府部门、银行、第三方评估机关等对企业信用的评估都依赖于自身可掌握的数据和一些公开的企业数据,而这种利用单方面数据进行的企业信用会造成较大的片面性。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公开的数据主要是企业的基础信息、监管信息等,出于保密和商业目的,仍有很多核心的企业数据不会被共享,如税务部门的企业纳税信息,银行部门的企业贷款信息,电力公司的企业用电信息,自来水的企业用水信息,第三方机构通过爬虫或购买获得的企业数据(人员招聘、招投标、裁判文书、专利等)等等。
传统的企业信用评估都是各数据拥有者“各自为政”的计算模式,各方利用自身的企业信用数据建立独立的信用评估模型,计算出企业在该领域的信用情况,而这种方式无法全面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一方评估信用良好,另外一方却评估风险较大的矛盾情况。当然评估方有时也会参考其它方的企业信用评估结果,但由于无法掌握对方的评估模型,也很难全面综合评判一家企业的实际信用情况;如图1所示。
也就是说,传统的企业信用评估方式存在片面性、问题多,无法有效地利用各方企业信用数据进行协同计算,缺乏各方数据支持的信用分析模型也很难精确。通过共享信用结果方式来综合评定信用结果的方式也不科学,一方面各方结果数据应占权重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各方共享的信用评估结果存在及时性、准确性难以保障。
1)针对单部门数据建立的企业信用信息模型不能反映企业的整体信用情况,数据维度的缺少会遭受信用评估结果的片面性;
2)在综合各方计算结果时,因为缺乏数据的了解,很难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综合计算模型;
3)各方都希望得到对方的信用评估结果数据,但对自己提供的数据往往“偷工减料”,在相互不可信的环境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都难以保障。
因此,针对以上技术问题缺陷,急需设计和开发一种基于智能合同企业信用数据协同处理方法、系统及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合同企业信用数据协同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合同企业信用数据协同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合同企业信用数据协同处理平台;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生成私钥和公钥,并分别实时分发所述私钥和所述秘钥;
于区块链节点上获取所述公钥,通过所述公钥对企业信用数据进行加密上链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未经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65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