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上平台导管架漏水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25709.7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4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潘艳芝;文鹏荣;王镇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默新宸水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2 | 分类号: | G01M3/2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姚坤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平台 导管 漏水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平台导管架漏水检测方法,其步骤为:按既定规划,采用伽玛射线检测设备扫描导管架的待测部,伽玛射线检测设备包括调节框架、射线发射装置和射线接收装置,检测时,使待测部位于射线发射装置和射线接收装置之间;预先测定导管架所在海域导管外壁附着的海生物的厚度,同时根据伽玛射线物质吸收衰减规律,分别标定出干态和湿态海生物的平均吸收系数,再分别根据湿态和干态海生物的平均吸收系数计算得到位于海面以下和海面以上的被测部位导管内腔海水层厚度,最后确定待测部位内腔进水程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方法检测结果可信度高,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上平台导管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平台导管架漏水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海上平台是海上油气资源生产的基础性设施,其安全性至关重要,而作为承载整个平台的支撑结构,导管架是保障海上平台安全的关键所在。除工艺灌水管件外,导管架凭借其密闭的结构所提供的浮力,平衡部分平台重量,为海洋平台平稳的定位于海面提供有力保障。但由于导管所处环境恶劣(尤其飞溅区),作业工况复杂,承受非单一载荷,除承载整个平台的重量外,还要承受风浪载荷、地震波等影响,因此导管架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疲劳裂纹、侵蚀腐蚀等各类损伤,导致海水渗入导管内甚至充满导管内腔,使其失去提供浮力的功能,同时侵入的海水也会加速导管腐蚀,严重影响其结构安全性。加上平台大多服役时间较长,有的甚至超期服役,因此,对海上平台支撑导管进行定期的漏水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对保障平台的持续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FMD(flooded member detction)设备是检测水下导管漏水最有效和最关键的设备。早期用于导管架透水检测的设备一般基于超声波检测方法。有报道(吴志伟等.海洋平台深水导管架结构杆件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J].海洋工程.2009,21(6).)指出,与超声波透水杆件检测方法相比,射线透水杆件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效率高、费用低的优点。然而,虽然基于射线检测杆件透水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已经成型,但仍缺少成熟易用的检测方法。海上导管架所处环境复杂,也影响了射线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例如在浅海地区,导管架可固定在海底,海生物附着在导管架上,由于潮汐作用影响水位,导管架近海面部位的海生物位于导管架水面以下或水面以上。水下海生物充满水,而水上海生物沥干,干态、湿态的海生物对伽玛射线吸收系数不同,影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很可能使测量结果完全不可信。目前,仍然缺乏一种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可靠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平台导管架漏水检测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上平台导管架漏水检测方法,其关键在于检测过程为:
采用伽玛射线检测设备扫描导管架的待测部,所述伽玛射线检测设备包括调节框架、射线发射装置和射线接收装置,检测时,使所述待测部位于所述射线发射装置和射线接收装置之间,记录伽玛射线的初始强度和接收强度;
预先标定出海生物对伽玛射线的吸收相关系数,测定待测部的海生物厚度,测定待测部导管外的所述射线发射装置(200)和射线接收装置(300)之间的海水层厚度,并测定或查询得到导管壁对伽玛射线的吸收相关系数以及海水对伽玛射线的吸收相关系数;
基于伽玛射线的物质吸收衰减规律,根据所述初始强度、接收强度、海生物厚度、待测部导管外的海水层厚度,以及海生物、导管壁和海水对伽玛射线的吸收相关系数,计算得到导管架待测部内腔的海水层厚度。
作为优选,检测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按既定规划,采用伽玛射线检测设备扫描导管架的待测部;
其中所述射线发射装置(200)发出初始强度为的伽玛射线,并穿过所述待测部,所述射线接收装置(300)接收并探测穿过所述待测部后的射线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默新宸水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海默新宸水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57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