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3029.1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9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妍婧;郭鹏;陈希勇;彭剑峰;王晶晶;鞠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上(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周敏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湿地 污水处理 方法 | ||
1.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采用曝气/布水一体化装置对垂直潜流湿地进行曝气和布水;
所述曝气/布水一体化装置包括曝气/布水一体管以及曝气风机,
所述曝气/布水一体管包括设置在所述垂直潜流湿地的下部且开设有多个布水孔的布水管、设置在所述布水管中且自所述布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微米曝气管,所述布水管和所述微米曝气管之间形成有供水流通的间隙;
按照气水体积比为(1~2):1使空气或氧气进入所述微米曝气管,使待处理水进入所述间隙,所述空气或氧气与所述待处理水在所述间隙内混合并形成带气泡的待处理水,所述带气泡的待处理水进入所述垂直潜流湿地进行净化处理且部分所述空气或氧气以气泡的形式上行至所述垂直潜流湿地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进水口的进水流速小于等于0.3m/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的管径为100mm~200mm,所述曝气管的管径为16mm~28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具有0.2%~0.5%的水力坡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孔的孔口流速小于等于0.1m/s。
6.根据权利要求5述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孔的孔径为8mm~20mm,所述布水管的开孔率为0.5%~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潜流湿地的水力负荷为1.5~3.5m3/(m2·d);所述带气泡的待处理水在填料层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7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气泡的待处理水以与竖直方向呈30~60°夹角向下进入所述填料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具有两排所述布水孔,一排位于所述布水管的前侧面的下半部分,另一排位于所述布水管的后侧面的下半部分,所述布水孔在所述布水管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布水管具有圆形横截面,在所述布水孔的中心所在的圆形横截面上,所述布水孔的中心与所述圆形横截面的圆心的连线和过所述圆形横截面的圆心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α的角度为30~6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布水管的长度小于等于15m,所述微米曝气管的管径为16~20mm;
或,当所述布水管的长度大于15m且小于等于25m,沿所述微米曝气管中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微米曝气管包括管径为20mm~28mm的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一管部相连通的管径为16mm~20mm第二管部;
或,当所述布水管的长度大于25m且小于等于35m,沿所述微米曝气管中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微米曝气管包括管径为25mm~28mm的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一管部相连通的管径为20mm~25mm第二管部、以及与所述第二管部相连通的管径为16mm~20mm的第三管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使用的填料为钙质公分石、沸石、火山岩、碎石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填料层的上端部种植挺水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上(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上(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302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