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尼自适应调节的安全溢流阀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22461.9 | 申请日: | 202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1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银水;王振耀;吴德发;程谦;庞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6K17/04;F16K17/06;F16K1/32;F16K47/02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孔娜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自适应 调节 安全 溢流 | ||
本发明属于控制阀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阻尼自适应调节的安全溢流阀,安全溢流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阀座、阻尼通流环及阀芯,阻尼通流环设置在阀座上;阀体开设有入口及出口;阻尼通流环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出口相连通的第三凹槽及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的底面开设有贯穿第三凹槽底面的第一通孔;第三凹槽通过阀座与入口相连通;阀芯部分地收容于阻尼通流环内,其包括相连接的固定端及连接段,固定端与第四凹槽之间形成间隙配合,连接段与第一通孔之间形成间隙配合,固定端、连接段及第四凹槽之间形成阻尼腔。本发明使用双间隙配合的阻尼式结构,使得安全溢流阀的阻尼效果在不同工况、不同阀口开度下自适应调节,在小开度时增强阻尼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控制阀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阻尼自适应调节的安全溢流阀。
背景技术
安全溢流阀是一种压力控制阀门,正常情况下处于常闭状态,当试验台液压回路中的介质压力超过限定值时,安全阀开启从而向系统外排放介质来防止回路内介质压力超过限定数值。
安全溢流阀给系统管路调定的最高压力通过安全溢流阀中的调压弹簧来控制。当阀芯一端的液压力大于调压弹簧所产生的弹簧力时,阀口将会开启,介质将会通过安全溢流阀,进而将管路中的一部分介质从安全溢流阀排放,防止回路中的压力持续升高。若回路中的压力继续升高,安全溢流阀阀口开度增加,将会有更多的介质从安全溢流阀排放。最终,安全溢流阀完全开启,将回路中的所有介质均通过安全溢流阀排放。因此,液压回路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压力即为安全溢流阀调定的排放压力。当安全溢流阀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常常因流量的波动或者安全溢流阀本身的不稳定而威胁到一些压力敏感元件的安全,同时对安全溢流阀的寿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对压力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溢流阀,可以通过设置阻尼元件来维持溢流阀阀芯的稳定运行。阻尼元件对于溢流阀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阻尼元件起到“阻碍但不阻止”的作用,当溢流阀开启,阀芯正向运动,此时阻尼元件开始发挥作用,阻碍阀芯的运动,当溢流阀阀口开度达到最大,阀芯反向运动时,阻尼元件又会阻碍阀芯的反向运动。因此,阻尼元件在溢流阀工作时会阻碍阀芯的正向运动或者反向运动,从而保证阀芯处于一个稳定的位置,降低了阀芯的振动。
现有的安全溢流阀中,阻尼元件往往是一个在阻尼腔上开设固定大小的阻尼孔,或者通过固定间隙来形成间隙阻尼。固定式阻尼元件的阻尼效果在不同的工况下不能自适应调节,在阀口大开度下适用的阻尼元件不一定能在阀口小开度下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尼自适应调节的安全溢流阀,所述安全溢流阀使用双间隙配合的阻尼式结构,使得安全溢流阀的阻尼效果在不同工况、不同阀口开度下可以自适应调节,在开度较小时增强阻尼效果,防止在小开度下阀芯和阀座之间产生撞击。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阻尼自适应调节的安全溢流阀,所述安全溢流阀包括阀体、阀座、阻尼通流环及阀芯,所述阀座及所述阻尼通流环均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且所述阻尼通流环设置在阀座上;所述阀体开设有入口及出口;
所述阻尼通流环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凹槽,另一端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面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三凹槽底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凹槽的一侧与所述出口相连通,且其通过所述阀座与所述入口相连通;所述阀芯部分地收容于所述阻尼通流环内,其包括相连接的固定端及连接段,所述固定端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段的直径,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四凹槽之间形成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形成间隙配合,所述固定端、所述连接段及所述第四凹槽之间形成阻尼腔。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还包括自由端,所述自由端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段的直径;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固定端及所述自由端;所述阀芯开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及多个支流道,所述主流道贯穿所述固定端及所述连接段,所述支流道贯穿所述自由端,所述支流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流道,且其倾斜设置,并与所述第三凹槽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24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