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相位优化的谐波减速器输出力矩强抗扰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0691.1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1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郭雷;夏鹏飞;李文硕;朱玉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H49/00 | 分类号: | F16H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相位 优化 谐波 减速器 输出 力矩 强抗扰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相位优化的谐波减速器输出力矩强抗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建立包括摩擦、传动误差和刚度非线性的多源干扰的谐波减速器动力学模型;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所述谐波减速器动力学模型,设计干扰观测器对迟滞力矩进行估计;
第三步,对第一步中谐波减速器动力学模型的误差参数不确定、未建模动态和外部干扰,设计相位优化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估计;
第四步,根据第二步中的干扰观测器和第三步中的相位优化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出,构建基于相位优化的强抗扰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带宽和观测器带宽的极点配置实现预期的控制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相位优化的谐波减速器输出力矩强抗扰控制方法,其特征:所述第一步具体实现如下:
针对谐波齿轮传动机构中固有的应力接触摩擦损失、挠性构件扭转刚度不足产生的迟滞非线性,并同时考虑传动误差和刚度非线性间的耦合关系,建立包含摩擦、传动误差和刚度非线性的谐波减速器动力学模型如下:
Σ1:
式中,Ji和Jo分别表示谐波减速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转动惯量;Bh表示谐波减速器内部的阻尼系数;θi和θo分别表示输入端和输出端旋转角度;f(·)表示谐波减速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刚度非线性,b2表示传动误差二倍频系数,N表示谐波减速器传动比,τf表示摩擦损失,τm表示谐波减速器输入端扭矩,q表示迟滞,α和A为迟滞模型参数,d表示外部随机干扰;其中,刚度非线性以原点对称的奇函数建模为:
f(θ)=a1θ+a2θ3+a3θ5
a1,a2,a3为刚度非线性函数f(·)的系数;
针对谐波齿轮传动中存在的非线性摩擦τf,将其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
τf=F+τp
式中F表示静态平均摩擦项,τp表示与位置相关的动态摩擦项,其中静态平均摩擦动力特性用Lund-Grenobel(LuGre)模型描述:
Σ2:
式中z表示接触面相对运动中鬃毛的平均位移,σ0表示摩擦特性的刚度,σ1和σ2分别表示和对应的阻尼系数,Fs表示静态摩擦,Fc表示库伦摩擦,vs表示Stribeck速度,g(·)为摩擦内部函数;由于输入端的角速度通过传感器测量,静态平均摩擦模型参数通过先验知识获取;
动态摩擦与位置相关,描述为:
Σ3:
式中,a和b为摩擦模型参数,Nf(θi)表示与输入位置相关的非线性函数,可用有限个的傅里叶函数逼近,afi,i=0,…n;bfi,i=1,…n为傅里叶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相位优化的谐波减速器输出力矩强抗扰控制方法,其特征:所述第二步具体实现如下:
取谐波减速器的系统状态将谐波减速器的动力学模型重写为:
Σ4:
式中,u=τm表示控制输入,y=θo+v表示量测输出,v表示量测噪声;
对因应力接触造成的摩擦、挠性构件造成的扭转刚度不足导致的迟滞,构造如下干扰观测器:
Σ5:
式中其中表示对迟滞干扰力矩的估计,w为干扰观测器内部虚拟状态,K为干扰观测器增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06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