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露地菊进行抗逆筛选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0439.0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0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旸;高新雨;吴羿;丁兵;李玉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裴闪闪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组织培养 技术 进行 筛选 方法 | ||
一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露地菊进行抗逆筛选的方法。本发明属于露地菊抗逆筛选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露地菊抗逆筛选方法所得植株生长状况较差、形态一致性较差以及成活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利用组织培养技术首先挑选合适的茎段,当茎段上的不定芽生长至4片真叶时,转移至1/2MS培养基中培养,长至6‑8叶期时,选生长均匀一致的植株缓苗生长后进行不同盐浓度和不同含水量的胁迫处理。本发明的方法采用露地菊茎段结合组培技术进行露地菊幼苗的抗逆筛选,所得耐盐/耐旱露地菊幼苗存活率高、数量多、长势一致,筛选效果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露地菊抗逆筛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露地菊进行抗逆筛选的方法。
背景技术
露地菊(Chrysanthemum morliflorum)具有花色丰富、植株低矮、花期较长、花期集中、花多而密、易管理、抗性强、容易繁殖等特点,是北方地区一种重要的观赏菊花。自问世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耐粗放管理,兼具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等优势而备受关注。
目前,研究人员通常利用扦插法获取露地菊耐旱和耐盐品系筛选的试验材料,这种方法首先是生长良好的嫩梢于砂床扦插,插穗生根并展开6-7片叶后,挑选生长均匀一致的植株缓苗生长后进行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处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嫩梢生长获得的生长状况的一致性较差,茎秆容易发黑,叶片发黄等生长状况较差,并且成活率低,因此,研发一种生长状况良好、形态一致性良好的抗逆筛选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露地菊抗逆筛选方法所得植株生长状况较差、形态一致性较差以及成活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露地菊进行抗逆筛选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露地菊进行抗逆筛选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选取生长健壮,发育充实的无菌露地菊苗的茎段,将其置于MS培养基中培养至茎段上的不定芽生长至4片真叶;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生长至4片真叶的茎段转移至1/2MS培养基中培养至6~8叶期,得到露地菊组培苗;
步骤3:选取长势一致的露地菊组培苗,放在Hoagland全营养液水培盒中缓苗;
步骤4:将缓苗后的露地菊组培苗移植到不同处理的培养基体中进行耐旱或耐盐处理6~8天,完成抗逆筛选,进行耐旱处理时,培养基体为含水量为30%~40%的土壤,进行耐盐处理时,培养基体为NaCl浓度为280mmol/L~320mmol/L的Hoagland全营养液。
进一步限定,步骤1中所述MS培养基的配置过程为:将MS粉末4.47g/L和蔗糖30g/L混合后,调pH值至5.75~5.8,然后加入琼脂8g/L,高温灭菌,得到MS培养基。
进一步限定,步骤1中所述培养条件为:温度为19℃,光暗比为2:1。
进一步限定,步骤2中所述1/2MS培养基的配置过程为:将MS粉末2.47g/L和蔗糖30g/L混合后,调pH值至5.75~5.8,然后加入琼脂8g/L,高温灭菌,得到MS培养基。
进一步限定,步骤2中所述培养条件为:温度为19℃,光暗比为2:1。
进一步限定,步骤3中所述Hoagland全营养液组成为:1.63g/LHoagland粉末、3.35L蒸馏水。
进一步限定,步骤3中缓苗3~5天。
进一步限定,步骤4中进行耐旱筛选时,培养基体为含水量为35%的土壤。
进一步限定,步骤4中进行耐盐处理时,培养基体为NaCl浓度为300mmol/L的Hoagland全营养液。
进一步限定,步骤4中所述Hoagland全营养液组成为:1.63g/LHoagland粉末、3.35L蒸馏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04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杀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仓储方法及转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