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18637.3 | 申请日: | 2021-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5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诗文;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台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88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污水处理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其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将污水输送至格栅区过滤,得到水体A;S2:将水体A输送至反硝化区,投入填料和菌液A,停留0.5‑2h,得到水体B;S3:将水体B输送至硝化区,投加菌液B,投入填料,停留4‑6h,得到水体C;S4:将水体C输送至沉淀区,加入絮凝剂,收集上清液D和污泥,回收污泥;S5:将上清液D杀菌,得到净化后的污水。本申请处理后的污水中COD、氨氮、总氮、总磷及悬浮物含量分别为27.9mg/L、2.16mg/L、7.8mg/L、0.10mg/L和5.5mg/L,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排放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垃圾渗透液和高浓度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逐年加重。垃圾渗透液和高浓度污水需按排放标准进行排放,若未经达标直接排放,会使污染物总量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水体缺氧和富营养化,最终形成黑臭水体,破坏生态平衡。
未经净化的污水一般会存在总氮、总磷、氨氮、悬浮物以及化学需氧量高等问题,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同时避免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通常会将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相关技术中,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依次包括污水混合、反硝化脱氮、有机物降解和污泥处理四个步骤,采用该方法净化后的污水依旧存在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和悬浮物超标的问题,污水处理的净化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净化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按照污水的水流方向,依次设置为格栅区、反硝化区、硝化区、沉淀区,其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将污水输送至格栅区过滤,得到水体A;
S2:将水体A输送至反硝化区,投入填料和菌液A,菌液A按污水体积0.1-0.2%投入,停留0.5-2h,得到水体B;所述菌液A为复合活性菌剂A与水1:50的质量比混合得到;
S3:将水体B输送至硝化区,投加填料和菌液B,菌液B按污水体积0.3-0.4%投入,进行曝气处理,停留4-6h,得到水体C;所述菌液B为硝化菌群B与水1:50的质量比混合得到;
S4:将水体C输送至沉淀区,按污水体积的0.0005-0.0007%加入絮凝剂,搅拌均匀,收集上清液D和污泥,回收污泥;
S5:将上清液D输送至紫外消毒渠,杀菌,得到净化后的污水;
所述复合活性菌剂A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假单胞菌属细菌45-60份、产碱杆菌属细菌20-30份、酵母提取物5-10份、甲醇75-80份、硝酸钾5-10份。
进一步的,菌液A可按污水体积0.1%、0.1-0.2%、0.2%投入,更优选的0.1%。菌液B可按污水体积0.3%、0.3-0.4%、0.4%投入,更优选的0.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污水输送至格栅区,以阻拦污水中体积大的杂物,既有利于后续净化水质,又可避免污水处理的管道堵塞。格栅区包括粗格栅和细格栅,粗格栅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漂浮物,细格栅主要去除水中一些细小的颗粒及悬浮物,由此对污水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
反硝化区内的温度控制在25-30℃,有利于反硝化区菌液内的菌群微生物生长。pH调节在7.0-7.3,可有效避免污水中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被抑制,以减少一氧化二氮的积累。反硝化区需要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固将溶解氧限定为0-0.5mg/L。反硝化区投入的填料里面添加了一定比例的活性炭,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填料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对污浊物的吸附能力。投入菌液A,使菌液A中的反硝化细菌把污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达到脱氮的目的,以降低污水中总氮的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台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台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8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