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液体试样中聚乙烯微塑料的前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618321.4 申请日: 2021-12-27
公开(公告)号: CN114486476A 公开(公告)日: 2022-05-13
发明(设计)人: 吉文亮;刘德晔;刘华良;朱醇;张婧婧;朱峰;张昊;霍宗利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公共卫生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N1/44 分类号: G01N1/44;G01N1/28
代理公司: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代理人: 徐婧
地址: 210009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检测 液体 试样 聚乙烯 塑料 处理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液体试样中聚乙烯微塑料的前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处理方法为: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消解液体试样成澄清的消解溶液后,加入碳酸氢钠以加热和超声方式去除消解溶液中过量的过氧化氢,并在消解溶液中加入乙醇,分散消解溶液中团聚的聚乙烯微塑料。本发明可消除聚乙烯微塑料的前处理过程中有机物颗粒的干扰,提高回收率,并且避免过滤时试样腐蚀滤膜影响计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液体试样中聚乙烯微塑料的前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聚乙烯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常用于塑料制品制作、食品包装材料、薄膜制作等生产、生活领域。聚乙烯在存放、运输、使用过程中因包括物理、自然老化等因素发生撕裂、破碎,进而产生碎片,其中粒径小于5mm的碎片颗粒物属于微塑料。微塑料比表面积大,易吸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生物体、环境造成伤害。目前,定量检测微塑料的方法主要为显微计数法,使用的仪器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显微红外、显微拉曼、扫描电镜等。使用显微计数法要求液体试样中微塑料最终富集在滤膜上。目前,液体试样中微塑料的前处理方法主要有密度浮选法、湿法消解法,以上方法处理后将液体试样过滤,微塑料颗粒富集于滤膜上,显微计数法观察并计数,使用的滤膜的种类主要有纤维滤膜、高分子滤膜、金属滤膜等,液体试样中聚乙烯微塑料的检测亦主要采用以上方法。

密度浮选法是处理包括液体试样在内各种基质的最温和前处理方法。申请号为CN202110312146.X,名称为“一种基于密度分离法快速提取分析土壤中微塑料的方法”使用了氯化镁饱和溶液浮选出微塑料后进一步处理,最终对微塑料进行定性检测。密度浮选法不能消除有机物颗粒的干扰,且在收集时易发生微塑料的损失,进而导致选择性不强、回收率不高。此外,密度浮选法大量使用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无机盐,造成试剂浪费和环境污染。

湿法消解法处理液体试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强碱消解、强酸消解、过氧化氢消解和混合消解法等,使用强碱消解和强酸消解易导致微塑料的损失,使用过氧化氢消解则相对温和。前处理方法应选择合适的消解试剂、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在确保不损失微塑料的同时最大化祛除干扰物质。申请号为CN202110681624.4,名称为“一种定量分析叶类蔬菜体内微塑料的方法”使用硝酸混合过氧化氢消解试样,定量检测了聚苯乙烯微塑料。需注意的是,湿法消解后溶液中存在大量氧化性和腐蚀性消解液残留,在过滤时易腐蚀滤膜,导致滤膜表面孔径发生变化,试液中颗粒物在滤膜孔径变大处聚集,且滤膜的腐蚀产物易堵塞滤膜自身。

目前,液体试样中微塑料前处理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共性问题:1、液体试样中微塑料易发生团聚,过滤富集后微塑料在滤膜表面分布不均匀;2、密度浮选法无法消除有机物颗粒的干扰,且回收率低于50%,干扰严重时甚至低于30%;3、湿法消解后残留消解液腐蚀滤膜,影响过滤和富集效果。液体试样中聚乙烯微塑料在采用以上前处理方法时也会出现同样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液体试样中聚乙烯微塑料的前处理方法,以消除聚乙烯微塑料的前处理过程中有机物颗粒的干扰,提高回收率,避免过滤时试样腐蚀滤膜影响计数。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检测液体试样中聚乙烯微塑料的前处理方法,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消解液体试样成澄清的消解溶液后,加入碳酸氢钠以加热和超声方式去除消解溶液中过量的过氧化氢,并在消解溶液中加入乙醇,分散消解溶液中团聚的聚乙烯微塑料。

优选的,液体试样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量为:过氧化氢溶液与液体试样的体积比=1:1~4,其中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的质量百分比为30%。

优选的,过氧化氢溶液对液体试样的消解时间为12-36h,消解温度为40-55℃。

优选的,加入碳酸氢钠后,消解溶液中的碳酸氢钠浓度为3.5-5.0g/L。

优选的,消解溶液加入碳酸氢钠后,加热至40-5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公共卫生研究院),未经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公共卫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8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