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尾砂回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17815.0 | 申请日: | 202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8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 发明(设计)人: | 戴先庆;崔旋;刘晓非;王新岩;周兵;戴建龙;曹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昌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E21C37/00;E21F1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孙玲 |
| 地址: | 22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尾矿库和砂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尾砂回采方法,首先沿水平方向对尾矿库分区并划分网格,包括库尾网格区、库中网格区和坝前网格区;沿竖直方向对尾矿库分层,然后在库尾网格区设置排水设施,以排水设施为中心,造浆采尾砂;在库中网格区和坝前网格区,利用两栖式反铲挖掘机开挖尾砂面,然后利用水柱切割机对破碎后的尾砂进行水动力切割造浆,利用吸砂机吸砂。本发明的尾砂回采方法,采用库内网格分层施工的方式,提高了回采安全系数,利用机械设备组合进行回采,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回采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且回采过程无扬尘无污染,雨天可正常作业,进一步提高了尾砂回采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矿库和砂矿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尾砂回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矿产资源越来越少,由于原先的采选工艺落后,尾矿库内还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尾砂资源可再利用。而尾矿库回采工艺不完善,回采能力参差不齐,回采事故频发。
现有技术中,尾矿库堆存较多为原来的湿排尾矿库,由于排尾砂的自然分级,往往呈现坝前颗粒较粗,库中粗细混合,库尾呈淤泥状。由于尾矿库排放需沉积多年或几十年,库内上层尾砂干,密度较小,下层尾砂密度较大,湿陷性强,库尾粘性尾砂固结效果较好,传统挖运机械无法滩面开挖工作作业。
尾矿库回采利用大多两种用途:第一,回采再选;第二作为建筑用砂。如传统干采后需再造浆才能进入选厂,如作为建筑用砂,含泥量超标,也需进行洗砂等环节。即使尾矿库顺利回采,但是回采尾砂再利用仍需经过一定处理工序,进一步增大了尾砂回采利用难度。
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尾矿库回采难度大以及回采尾砂回采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砂回采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降低尾砂回采风险,提高尾砂回采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尾砂回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沿水平方向对尾矿库分区并划分网格,包括库尾网格区、库中网格区和坝前网格区;沿竖直方向对尾矿库分层,由顶至底,所述坝前网格区、所述库中网格区、所述库尾网格区依次排布;
步骤二、在所述库尾网格区设置排水设施,以所述排水设施为中心,造浆采尾砂;
步骤三、在所述库中网格区和所述坝前网格区,利用两栖式反铲挖掘机开挖尾砂面,然后利用水柱切割机对破碎后的尾砂进行水动力切割造浆,利用吸砂机吸砂。
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库尾网格区、所述库中网格区以及所述坝前网格区的网格面积为5000-50000m2,网格深度为1-10m。
优选地,步骤二中,以所述排水设施为圆心,在半径为10-20m的区域内造浆采砂,采用先浅后扩、分层旋转后退式开采,每层开挖深度为0.5-3m。
优选地,在进行步骤三之前,步骤二中,所述库尾网格区造浆深度不小于3m。
优选地,步骤三进行过程中,所述库尾网格区造浆区开采底面与所述库中网格区以及所述坝前网格区造浆区底部的高度差不小于3m。
优选地,采砂过程开挖边坡,边坡坡度比不小于1:2.0。
优选地,步骤二中,利用水陆两栖自动吸砂机进行造浆吸砂。
优选地,步骤三中,利用浮箱吸砂机吸砂并收集后,将尾砂浆液输送至杂物清理机,清理除杂后的尾砂输送至浓度调级集合箱或尾砂脱水机或选厂。
优选地,所述库中网格区与所述坝前网格区能够合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昌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昌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78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