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复合薄膜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17532.6 | 申请日: | 202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0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程小荣;吴斌;马俊锋;张春琪;崔益华;包睿瀚;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太湖电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79/08;C08K9/02;C08K3/22;C08K9/04;C08K9/06;C08K7/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 地址: | 21521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晕 聚酰亚胺 复合 薄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羟基取代的苯硫酚键合到含钛纳米材料上,得到改性含钛纳米材料,所述含钛纳米材料为选自二氧化钛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颗粒、钛酸钡纳米颗粒或钛酸铜钙纳米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羟基取代的苯硫酚与所述含钛纳米材料的投料质量比为1-3:100,所述将羟基取代的苯硫酚键合到含钛纳米材料上的方法为:将所述含钛纳米材料、羟基取代的苯硫酚与水混合,然后将混合物放入充有氩气保护的高压容器中,在 60~80℃下进行加热处理;
2)通过光还原工艺在所述改性含钛纳米材料上生成贵金属纳米颗粒,得到贵金属纳米颗粒修饰后的含钛纳米材料,其中,所述贵金属纳米颗粒通过羟基取代的苯硫酚与所述含钛纳米材料化学连接,所述含钛纳米材料与所述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1:0.01~0.05,二者合计占所述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总质量的10~20%;
3)将所述贵金属纳米颗粒修饰后的含钛纳米材料加入到二酐和二胺中进行原位聚合,得到聚酰亚胺前驱体复合材料,所述二酐与二胺的摩尔比为0.98-1.05:1;
4)采用流延法将所述聚酰亚胺前驱体复合材料制备成聚酰亚胺前驱体薄膜,再使所述聚酰亚胺前驱体薄膜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取代的苯硫酚为选自2-羟基苯硫酚、3-羟基苯硫酚或4-羟基苯硫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贵金属纳米颗粒选自Au、Ag或Pt纳米颗粒;和/或,所述贵金属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6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光还原工艺包括:首先,将氯金酸溶液,硝酸银溶液或氯铂酸溶液与所述改性含钛纳米材料在充有氩气保护的高压容器中,在50-70℃下加热处理得到混合物,其中,所述氯金酸溶液,硝酸银溶液或氯铂酸溶液的浓度为2-15mg/L;其次,将前述得到的混合物置于200-400W的氙灯紫外光下照射2-6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直径为15-55nm,长度为200-500nm;和/或,所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100 nm;所述钛酸钡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50-300nm;和/或,所述钛酸铜钙纳米颗粒的粒径为 150-3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酐为选自均苯四甲酸二酐、4,4′-六氟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双酚A型二酐BPADA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二胺为选自4,4′-二氨基-2, 2′-二甲基-1,1′-联苯或间苯二胺PDA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位聚合之前,对所述贵金属纳米颗粒修饰后的含钛纳米材料进行硅烷偶联剂改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选自KH570、KH550或KH560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电晕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在20kHz,1kv的条件下的耐电晕时间在460小时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太湖电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太湖电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75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