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氮除磷复合填料及含其的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16522.0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8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江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鹰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3/34;C02F1/28;C02F1/52;C02F1/58;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料及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脱氮除磷复合填料,包含:木质纤维素、金属物质、低聚糖和生物酶。一种净化装置包括处理槽与复合填料,该复合填料在净化槽中应用有悬浮式与固定式。悬浮式时,该复合填料可被制备成球形;固定式时,该复合填料可制备成方形。木质纤维素作为缓释碳源与挂膜载体,提供碳源作为反硝化菌脱氮的电子供体,将硝氮还原为氮气,实现污水脱氮;金属物质可降低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而利于反硝化菌生存,刺激微生物进化增加其多样性,加强微生物聚集增加生物量,提高生物降解能力,金属离子的吸附沉淀可去除污水中磷;脱氮除磷复合填料主要用于生活污水、河道湖泊水体、养殖废水等的高效脱氮,并具有一定的除磷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氮除磷复合填料及含其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氮素污染是我国各个水体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我国目前总氮最高排放标准为一级A(GB18918-2002),但一级A总氮限制(≤15mg/L)是地表水Ⅳ类(总氮≤1.5mg/L)的10倍,其对水体的二次污染不容忽视,特别当排入水体为封闭水体时,更加难以满足水质要求,因此亟需经济高效的深度脱氮技术。另外,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氮、磷物质使用量增加,以及大量农业化肥的使用等原因,导致我国目前的污水和自然水体的水质呈现低碳氮比趋势。污水和自然水体的低碳氮比难以满足在处理过程中生物反硝化作用对碳源的要求,最终导致脱氮处理效果不理想,总氮超标排放。为了解决低碳氮比水质的脱氮问题,可以通过改进传统工艺,增加回流比,充分利用碳源;或者采用短程反硝化等新工艺,降低碳源需求,但是由于运行投资费用和管理操作难度等原因,实际采用较少。
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是投加额外碳源,外加碳源有液体碳源和固体碳源。甲醇、乙酸等液体碳源虽然能有效提高脱氮效果,但同时也会带来处理成本和运行控制难度的增加,并产生一定的毒性和危险。相比于液态碳源,固体碳源不仅作为外加碳源,同时也可作为微生物挂膜载体,而一些固体碳源如人工聚合物则因成本较高,阻碍其广泛应用。天然纤维素固相碳源廉价易得,基于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势,正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如芦苇、玉米芯、麦秆等。但大多数天然纤维素材料机械强度较低,使用寿命短。由于释放周期结束后植物载体可能对系统造成堵塞,一般需单独设立投加区域,以便日后维护运行,因此如果填料寿命太短,机械强度不足,会造成运行维护成本和难度的增加。此外,单纯的纤维素碳源材料实际应用总氮去除率很难稳定达到70%以上,脱氮效果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氮除磷复合填料及含其的净化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脱氮除磷复合填料包括:木质纤维素、金属物质、低聚糖和生物酶。该脱氮除磷复合填料在实际应用时有固定方形填料和悬浮式球形填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木质纤维素、金属物质、低聚糖和生物酶的占比为100:(50-4):(0.1-2.5):(0.005-0.02)。
进一步,木质纤维素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占比为(3-6):(2-5):(1-3)。
进一步,木质纤维素的来源为:木、竹、麦秆、玉米秸秆、玉米芯、甘蔗渣。
进一步,金属物质为铁和其他金属,其他金属为锌、锡、镍的其中一种或多种;铁和其他金属的占比为1:(0.1-0.5);所述铁指单质铁含量≥90%的物质。
进一步,低聚糖包括低聚蔗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生物酶包括:纤维素酶、蛋白酶、果胶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脱氮除磷复合填料的制备方法为:
S100、通过低聚糖和生物酶对木质纤维素进行改性,获得改性木质纤维素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鹰,未经江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65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