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包装桶的生产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16274.X | 申请日: | 202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1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石俊峰;史莹飞;吕从江;胡培;顾英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精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12;C08L31/04;C08K7/14;C08K3/34;C08K7/08;C08K3/26;C08K3/38;C08K7/00;B29B7/14;B29B7/16;B29B13/10;B29D22/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擎科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49 | 代理人: | 韩赛 |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包装 生产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塑料包装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包装桶的生产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如下步骤:选取原料,按重量份配置:聚乙烯50‑60重量份,醋酸乙烯12‑18份,聚丙烯15‑30重量份,醋酸乙烯10‑15重量份,燃烧高岭土12‑18份,铝基层状纳米材料5‑10重量份,钛酸钾晶须5‑10重量份,碳酸镁12‑16份,氧化硼3‑5重量份,醋酸乙烯共聚物6‑12份,玻璃纤维5‑8重量份;将原料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温度为85℃~100℃,搅拌时间为10min~15min,得到第一搅拌料;将第一搅拌料放入挤出机,挤出温度为120℃~140℃,挤出得到塑化原料颗粒;将塑化原料颗粒放入吹塑机,吹塑温度为130℃~150℃,挤出坯料;将坯料对应放置在定型模具中,成型得到包装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包装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度包装桶的生产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包装桶多用于各种液体的储存和运输,对特殊的危险品包装具有良好的特性,它有不易碎、不生锈、质轻等特点,而且耐油、耐强腐蚀性能,多用于保温、防潮、耐压、抗腐蚀的危险品包装,一般生产包装桶会采用聚乙烯材料。
聚乙烯(polyethene,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100~-70°C),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
聚乙烯树脂为无毒、无味的白色粉末或颗粒,外观呈乳白色,有似蜡的手感,吸水率低,小于0.01%。聚乙烯膜透明,并随结晶度的提高而降低。聚乙烯膜的透水率低但透气性较大,不适于保鲜包装而适于防潮包装。易燃、氧指数为17.4,燃烧时低烟,有少量熔融落滴,火焰上黄下蓝,有石蜡气味。聚乙烯的耐水性较好。制品表面无极性,难以粘合和印刷,经表面处理有所改善。支链多其耐光降解和耐氧化能力差。
其分子量在1万~10万范围内。分子量超过10万的则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越高,其物理力学性能越好,越接近工程材料的要求水平。但分子量越高,其加工的难度也随之增大。聚乙烯熔点为100~130℃其耐低温性能优良。在-60℃下仍可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但使用温度在80~110℃。常温下不溶于任何已知溶剂中,70℃以上可少量溶解于甲苯、乙酸戊酯、三氯乙烯等溶剂中。
在实际使用时,为了保证包装桶的力学性能,通常会在配方和加工工艺上进行改进,以生产出更适合于实际使用的包装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包装桶的生产制备方法,使得得到包装桶的各个部位都具有良好的强度性能,在实际使用时,强度性能表现好,便于实际使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强度包装桶的生产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取原料,按重量份配置:聚乙烯50-60重量份,醋酸乙烯12-18份,聚丙烯15-30重量份,醋酸乙烯10-15重量份,燃烧高岭土12-18份,铝基层状纳米材料5-10重量份,钛酸钾晶须5-10重量份,碳酸镁12-16份,氧化硼3-5重量份,醋酸乙烯共聚物6-12份,玻璃纤维5-8重量份;
将原料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温度为85℃~100℃,搅拌时间为10min~15min,得到第一搅拌料;
将第一搅拌料放入挤出机,挤出温度为120℃~140℃,挤出得到塑化原料颗粒;
将塑化原料颗粒放入吹塑机,吹塑温度为130℃~150℃,挤出坯料;
将坯料对应放置在定型模具中,成型得到包装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精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精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62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