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热反射功能的多维保暖棉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15126.6 | 申请日: | 202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2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 发明(设计)人: | 赵尚振;曾国坪;叶介茂;吕慧;劳作恬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H1/4374 | 分类号: | D04H1/4374;D04H1/435;D04H1/43;D04H1/4334;D04H1/55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颖 |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反射 功能 多维 保暖 及其 生产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热反射功能的多维保暖棉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所述具有热反射功能的多维保暖棉有至少两层结构,由多种组分短纤通过非织造工艺形成;以远离使用者为外,最外层是包括金属镀膜涤纶、三维卷曲聚酰亚胺和低熔点涤纶的热反射隔热层;最内层是包括三维卷曲聚酰亚胺、三维卷曲腈纶和低熔点涤纶的保温层。本发明不同成分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形态及其相应作用,通过非织造工艺分布于保暖棉的不同层,每层的热导率不同,其中金属镀膜涤纶纤维位于外层,可以反射人体红外线,将人体散失的热量反馈,从而起到反射保暖功能。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热反射功能的保暖棉,其保温效果优异,而且重量相对较低,可应用于纺织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热反射功能的多维保暖棉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羽绒是公认保暖效果好的材料,其能极大限度的保存空气以防止对流。而洗后经过晾干,羽绒本身的柔韧性和弹性,能确保其恢复蓬松度。但羽绒作为填充物一直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原料不足,羽绒的供应及价格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极不稳定,给下游企业带来很多备料困扰,同时羽绒服装的钻绒问题,以及存在异味、微生物滋生等问题,也是限制其使用的因素。因此,研发具有羽绒同等保暖性的填充物一直是行业攻关的课题。
市面上仿羽绒的产品大多是使用聚酯纤维,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使用超细涤纶纤维,以增加纤维间的空气含量,减少空气流动,提升保暖性;还有就是使用四孔棉、七孔棉、九孔棉等中空纤维,提升保暖性。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纤维间的空气含量提升保暖性,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纤维之间的空气并没有完全静止,仍存在较多的空气对流;中空纤维在后续工序容易被压扁,压缩回弹性较差,洗涤后容易变薄。到目前在为止,还难以达到如同羽绒的轻量及保暖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热反射功能的多维保暖棉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保暖棉具有优异的保温效果,且较为轻量,可应用于纺织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热反射功能的多维保暖棉,其具有至少两层结构,由多种组分短纤通过非织造工艺形成;以远离使用者为外,最外层是包括金属镀膜涤纶、三维卷曲聚酰亚胺和低熔点涤纶的热反射隔热层;最内层是包括三维卷曲聚酰亚胺、三维卷曲腈纶和低熔点涤纶的保温层。
优选地,所述金属镀膜涤纶在最外层的质量含量为50-60%。
优选地,所述最外层的金属镀膜涤纶纤维细度为1.0-1.7dtex。
优选地,所述最外层的三维卷曲聚酰亚胺的纤维细度为0.05-0.44dtex;
所述最内层的三维卷曲聚酰亚胺纤维细度为0.011-0.340dtex。
优选地,所述最外层和最内层之间还具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层;
所述中间层包括三维卷曲聚酰亚胺、三维卷曲腈纶和低熔点涤纶。
优选地,所述最内层中,三维卷曲腈纶的纤维细度为0.01-0.24dtex,且低熔点涤纶的纤维细度为1.8-3.3dtex。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前所述的具有热反射功能的多维保暖棉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最内层的纤维原料进行梳理、铺网,形成保温纤维网;
可将中间层和最外层的纤维原料分别梳理、铺网,形成含保温纤维网的多层纤维网;
将所述多层纤维网进行杂乱牵伸,之后进行加热焙烘,使各层中的低熔点涤纶表面熔融,固化后得到所述多维保暖棉。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如前文所述的具有热反射功能的多维保暖棉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51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