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填缝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14269.5 | 申请日: | 202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3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请;李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优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27;C04B111/28;C04B111/34 |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钱朝辉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缝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缝剂,包括水泥基基料以及位于所述水泥基基料内的改性材料,所述改性材料为多孔微球,且所述多孔微球内部预先吸入有粘结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填缝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填缝剂中包括内部预先吸入有粘结剂的多孔微球,多孔微球中的粘结剂能够随着填缝剂中水含量的增加而向外释放,增加填缝剂与门窗之间的粘结性能,使得本发明的填缝剂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不开裂、优异的力学强度,尤其适用于高温高湿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填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门窗渗水、漏水是目前建筑领域存在的极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尤其对多雨水、高温高湿度的地区的建筑门窗来说尤为常见。多雨季节一旦漏水,难以挤出时间进行修补,同时,为修补建筑渗漏,需花费的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这些问题使得住户和商户身心俱疲;同时,由于渗水和漏水引起的墙面大面积剥落和发霉也影响着到住户和商户的健康。
建筑门窗的渗水和漏水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门窗填缝材料的性能不佳,易通过填缝材料渗水和漏水。目前,在门窗安装中最常用的填缝材料为水泥砂浆、硅酮胶、玻纤、岩棉、聚氨酯泡沫等。聚氨酯发泡密封胶粘接性好、弹性佳、施工速度较快,可用于动态接缝,但聚氨酯发泡密封胶存在耐水性和耐高热性能差,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填充不易密实等缺陷,易造成漏水,影响了聚氨酯发泡密封胶的应用;另外,聚氨酯发泡密封胶在部分使用环境中需要底涂,成本较高,成为制约聚氨酯发泡密封胶推广使用的另一个因素。玻纤、岩棉等密封材料与门窗框之间没有粘结力,且其密封性和防水效果较差。硅酮胶密封材料有较好的粘结力,但其强度低、易老化、易剥落,且成本较高。普通水泥砂浆有一定的抗折抗压能力,对窗体加固性能好,但其粘结力差、易吸水、易收缩开裂,易引起门窗的渗水和漏水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的门窗填缝材料大多的性能不佳,容易引起门窗的渗水和漏水。开发一种防渗防漏效果好,特别适用于高温高湿度复杂环境下的门窗工程填缝材料是近年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防渗漏效果好的填缝剂及其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填缝剂,包括水泥基基料以及位于所述水泥基基料内的改性材料,所述改性材料为多孔微球,且所述多孔微球内部预先吸入有粘结剂。本发明中,对于多孔微球要求其具有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与水泥基基料中的其他原料发生反应),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优选的,采用无机多孔材料。为了保障后续好的抗压性能,更优选的,采用无机多孔微球。
上述填缝剂中,优选的,所述改性材料的用量占所述水泥基基料的2-30%。本发明中,改性材料为瘠性料,用量过多会导致水泥填缝剂出现裂缝以及前期的成型能力,改性材料用量过少不易获得的优异的力学性能。
上述填缝剂中,优选的,所述多孔微球的孔隙率为55-90%,所述多孔微球包括大孔微球与小孔微球,大孔微球的外径为150-1000μm,小孔微球的外径为10-130μm,且所述大孔微球与小孔微球的比例为(0.2-2):1。上述大孔微球或者小孔微球过多,都会降低水泥填缝剂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孔隙率会影响到粘结剂的释放速率。
上述填缝剂中,优选的,所述多孔微球包括氧化硅、氧化铝、莫来石和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填缝剂中,优选的,所述粘结剂包括聚乙烯醇粉、可再分散乳胶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羧甲基纤维素钠、有机硅和乙烯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填缝剂中,优选的,所述水泥基基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泥50-70份、骨料10-40份、活性掺和料20-35份、膨胀剂0-20份、减水剂0-8份、憎水剂0-10份、粘结剂0-20份和调凝剂0-3份。上述粘结剂与多孔微球内部预先吸入的粘结剂相同。
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填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优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优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42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性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成品的柔性电路板收集整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