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纳筐、槽体筐及爬楼式行李箱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13500.9 | 申请日: | 202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5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耿胡锐;汪自成;许继洋;向林;王彦伟;孙琦;苏红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5C13/00 | 分类号: | A45C13/00;A45C5/04;A45C5/14;A45C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姜展志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纳 槽体筐 爬楼式 行李箱 | ||
1.一种收纳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折叠件(111)和两块立板(112),两个所述立板(112)沿左右方向竖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两个所述折叠件(111)均沿前后方向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在两个所述立板(112)之间的两侧;所述折叠件(111)包括柔性板(1111)和三根竖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子杆体(1112),相邻两根所述子杆体(1112)之间沿前后方向设有至少一根连接杆(1113),所述连接杆(1113)的两端与对应的两根所述子杆体(1112)水平转动转动连接,所述柔性板(1111)沿前后方向竖向设置,并与位于中间的所述子杆体(1112)连接,所述柔性板(1111)的前后两侧延伸至与位于两侧的两根所述子杆体(1112)连接;两个所述折叠件(111)位于前侧的两个子杆体(1112)分别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立板(112)的两侧连接,两个所述折叠件(111)位于后侧的两个所述子杆体(1112)分别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立板(112)的两侧连接,位于中间的两个所述子杆体(1112)可移动至相互靠近以使得两个所述柔性板(1111)弯折至为“V”形直至两个所述立板(112)相互贴合,或移动至相互远离以复位。
2.一种槽体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2)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筐(11),所述底板(12)为水平设置的方形板,所述收纳筐(11)竖向设置在所述底板(12)的上方,位于后侧的两个所述子杆体(1112)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板(12)后侧的两个拐角处转动连接,位于前方的两个所述子杆体(1112)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板(12)的两侧滑动并转动连接,位于前方的两个所述子杆体(1112)可向后滑动,且位于中间的两个所述子杆体(1112)移动至相互靠近直至两个所述立板(112)相互贴合,并向前转动收纳后的所述收纳筐(11)与所述的底板(12)贴合,或向后转动收纳后的收纳筐(11)并将位于前方的两个所述子杆体(1112)向前滑动以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槽体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筐(1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收纳筐(11)沿上下方向叠合分布,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收纳筐(11)的多个子杆体(1112)一一对应,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子杆体(1112)上下分布且相互靠近的一端转动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收纳筐(11)后侧的两个所述子杆体(1112)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板(12)后侧两个拐角处转动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收纳筐(11)前侧的两个所述子杆体(1112)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板(12)的两侧滑动并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收纳筐(11)可同步收纳并在收纳后相互叠合在所述底板(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槽体筐,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柔性板(1111)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槽体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筐(11)设有三个。
6.一种爬楼式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2)、第一轮轴(3)、第二轮轴(4)、两个三角爬梯轮组(5)、两个走行轮(6)和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槽体筐(1),所述拉杆(2)竖向设置,其下端与所述底板(12)前侧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轮轴(3)沿左右方向水平安装在所述底板(12)下端的前侧,两个所述三角爬梯轮组(5)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轮轴(3)的两端,所述第二轮轴(4)沿左右方向水平安装在所述底板(12)下端的后侧,两个所述走行轮(6)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轮轴(4)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爬楼式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7)、蓄电池和电源开关,所述第二轮轴(4)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板(12)上,两个所述走行轮(6)分别同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轮轴(4)的两端,所述电机(7)和蓄电池均安装在所述底板(12)的下端,且所述电机(7)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轮轴(4)传动连接,所述电机(7)和蓄电池均通过所述电源开关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35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焊接点位生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聚丙烯合成纸及其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