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薄膜生产用原料熔融装置及其熔料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11467.6 | 申请日: | 202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1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叶双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亿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13/02 | 分类号: | B29B13/02;B02C18/12;B02C18/18;B02C18/24;B02C18/22;B02C23/16;B08B9/08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 地址: | 232221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薄膜 生产 原料 熔融 装置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薄膜生产用原料熔融装置,包括机架和固定连接于机架顶部的罐体,还包括: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机架内壁的上料管以及转动连接于上料管内部的输料绞龙,转动架,固定连接于输料绞龙延伸端,用于其他部件的安装及驱动;粉碎部件,连接于转动架底部,筛动部件,转动连接于上料管外壁,预热部件,连接于罐体内壁,熔融组件,连接于包括连接于罐体内部加热管和转动连接于罐体底部的搅拌部件,且所述搅拌部件与上料管相套接;本发明通过粉碎、筛分后再进行熔融加工,提高了熔融效率和效果,联动性强,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塑料薄膜生产用原料熔融装置及其熔料工艺。
背景技术
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又以食品包装所占比例最大,比如饮料包装、速冻食品包装、蒸煮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等,这些产品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塑料颗粒,大致分为200多种,细分,几千种,常见的有几十种,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通用塑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酯、聚氨酯等,目前,塑料原料颗粒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利用熔融装置对原料进行熔融
针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发明号:202022531162.1)所提出的一种塑料薄膜生产用原料熔融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电机,所述搅拌叶片的中部活动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固定安装在罐体的内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盘管;
但是该装置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熔融效果差,未熔融充分的颗粒会被包裹在内部,导致塑料颗粒未充分熔融而影响后续的生产加工,且熔融效率低,上料过程较为复杂和繁重,需浪费大量人力,无法进行持续出料,影响加工效率。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塑料薄膜生产用原料熔融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熔融效率低,上料过程较为复杂和繁重,需浪费大量人力,无法进行持续出料,影响加工效率,未熔融充分的颗粒会被包裹在内部,导致塑料颗粒未充分熔融而影响后续的生产加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薄膜生产用原料熔融装置,包括机架和固定连接于机架顶部的罐体,还包括:
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机架内壁的上料管以及转动连接于上料管内部的输料绞龙,且所述上料管靠近罐体的一端穿过罐体并向其内部延伸,所述与输料绞龙的一端穿过上料管并向顶部延伸,用于原料的预热和输送;
转动架,固定连接于输料绞龙延伸端,用于其他部件的安装及驱动;
粉碎部件,连接于转动架底部,且所述粉碎部件关于输料绞龙对称设置有两组,用于对原料进行粉碎处理;
筛动部件,转动连接于上料管外壁,且所述筛动部件与转动架滑动相连;
预热部件,连接于罐体内壁,所述预热部件搅拌端与转动架固定相连,用于对原料进行初步熔融;
熔融组件,连接于包括连接于罐体内部加热管和转动连接于罐体底部的搅拌部件,且所述搅拌部件与上料管相套接,用于对原料进行最终的熔融加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罐体内壁还固定连接有与粉碎组件相配合的齿环,所述罐体内壁还固定连接有与筛动组件相配合导向板,所述转动架外壁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刮板,所述第一刮板与罐体内壁相配合。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粉碎部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转动架底壁,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转动架并向顶部延伸,所述转轴延伸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齿环啮合相连,所述转轴外壁还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粉碎刀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亿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亿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14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