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轮对参数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10664.6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4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庄国军;刘泽昆;何垚;董凯炎;武伟;李继松;李彤;李明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10 | 分类号: | G01M17/10;G01B11/02;G01B11/24;G01B11/08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媛媛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轮对 参数 检测 系统 | ||
1.一种轨道车辆轮对参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旁检测单元、控制单元、轨旁通信设备及远程终端,所述轨旁通信设备获取轨旁检测单元的检测数据并传递至远程终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轨旁检测单元工作;所述轨旁检测单元包括:
三维面阵单元: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两侧轨道的内侧,每组三维面阵单元包括多个面阵模块,每个面阵模块包括激光器和面阵相机,当车辆驶过时,所述激光器和所述面阵相机均不与车轮接触;
线扫单元:沿车辆行进的方向设置在三维面阵单元的前侧,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两侧轨道外侧,用于采集车轮点云数据;每组线扫单元包括多个三维线扫模块,每组中的三维线扫模块呈等间距设置,每组中第一个三维线扫模块与最后一个三维线扫模块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单个车轮的外周长,以使线扫单元可获得轮对踏面全覆盖三维成像;当车辆驶过时,三维线扫模块均不与车轮接触;
面阵定位单元:靠近三维面阵单元设置,包括面阵定位装置,当检测到所述面阵定位装置产生感应信号后,控制所述面阵模块启动工作;每个面阵定位单元包括:车轮传感器和信号处理装置;
线扫定位单元:靠近线扫单元设置,包括与单组线扫模块数量相同的线扫定位装置,多个线扫定位装置设置在同一侧,每个顺次对应一个三维线扫模块;沿车辆行驶方向,当顺次检测到线扫定位装置产生感应信号,控制三维线扫模块顺次启动工作;相邻线扫定位装置之间的间距与三维线扫模块之间的间距相等;靠近车辆驶来方向的第一个线扫定位装置相对第一个三维线扫模块,更靠近驶来车辆;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获取线扫单元采集的三维成像数据,进行轮对全圆周三维数据重建,基于重建后的数据分析车轮踏面擦伤及外轮廓曲线信息;基于三维面阵单元采集的数据,分析轮对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轮对参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三维面阵单元包括两个面阵模块,两个面阵模块的图像采集方向呈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轮对参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阵定位传感器的数量为一,设置在一侧两个面阵传感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轮对参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扫定位装置和所述面阵定位装置均包括:
车轮传感器:包括两根信号输出线,当车轮经过车轮传感器时,信号输出线输出正弦信号波;
信号处理装置:与信号输出线连接,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轮对参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三维线扫模块均包括:支架,及间隔安装在支架上的激光光源和图像采集器;激光光源的出光端与图像采集器的采集端朝向一致,高度均位于枕木之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轮对参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架相对轨边线及枕木呈倾斜设置;同组定位单元中的多个支架平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轨道车辆轮对参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图像采集器相对激光光源位于更靠近轨道的一端,激光光源的出光点位于图像采集器镜头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轮对参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车号识别模块,设置在轨旁,包括立柱和设置在立柱上的车号采集相机;所述控制单元获取车号识别模块采集的车号信息,并将对三维面阵单元和线扫单元的分析信息与车号匹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轮对参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测速雷达模块,设置在轨旁,用于测量车辆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06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