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家用近视防控咨询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10564.3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3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耿显亚;杨超宇;王向前;赵前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70/20 | 分类号: | G16H70/20;G16H20/00;G16H70/60;G16H50/70;G16H10/60;G16H8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家用 近视 咨询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近视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家用近视防控咨询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端、智能数据防控平台和医疗核验终端;用户端用于采集用户视觉功能和个人信息以及用眼习惯并传输至智能数据防控平台;用户端能够与医疗核验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输;智能数据防控平台能够接收用户端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提供治疗或防控方案,将方案传输至医疗核验终端;医疗核验终端能够接收智能数据防控平台的治疗或防控方案并作出核验或修改,再传输至用户端;通过用户使用第一输入单元输入自己的职业、用眼时长,从而智能数据防控平台结合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和用户的职业、用眼习惯综合提出治疗或防控近视的方案,进而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更加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近视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家用近视防控咨询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视在亚洲国家,尤其是东亚,东南亚的发病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东亚国家和地区高校学生中有高达80%的学生患近视,其中有20%的学生是高度近视;更严重的是随着视频终端尤其是大屏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成年人近视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高度近视的发病率主逐渐上升,高度近视会引发严重的眼部疾病,比如青光眼,黄斑萎缩和变性,视网膜脱离等,这些都是不可逆盲,更加加重了家庭,社会,国家的经济负担。
现有技术中存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管理系统,对儿童青少年的视力进行防控,但该系统只适用于青少年,不能够适用于全年龄段;同时不同职业的使用者眼睛情况不同,从而治疗和防控的方案也不同,现有技术不能根据使用者的职业、用眼习惯和用眼时间来专门制定治疗和防控方案,进而造成该方案的局限性。
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家用近视防控咨询管理系统,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家用近视防控咨询管理系统,通过用户端对用户的视力、色觉和视野进行采集时,用户使用第一沟通单元输入自己的职业、用眼时长和用眼习惯信息,从而信息传输至智能数据防控平台后,智能数据防控平台结合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和用户的职业、用眼习惯综合提出治疗或防控近视的方案,进而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更加精确。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家用近视防控咨询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端、智能数据防控平台和医疗核验终端;
用户端用于采集用户视觉功能和个人信息以及用眼习惯并传输至智能数据防控平台;用户端能够与医疗核验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输;
智能数据防控平台能够接收用户端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提供治疗或防控方案,将方案传输至医疗核验终端;
医疗核验终端能够接收智能数据防控平台的治疗或防控方案并作出核验或修改,再传输至用户端。
优选的,用户端以带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为载体,例如手机和投影仪;用户端包括第一传输单元、采集模块、显示单元和第一沟通单元;采集模块包括视力单元、色觉单元、视野单元和输入单元,分别采集用户的视力、色觉和视野;视力单元内存储有视力表;色觉单元内存储有色觉测试图;视野单元内存储有视野检测动画;第一沟通单元用于用户输入职业、年龄和用眼习惯等信息;显示单元为显示屏或投影仪,显示单元能够将第一传输单元接收的信息进行显示;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将采集模块和第一沟通单元的数据信息传输至智能数据防控平台;
智能数据防控平台以电子设备为载体,例如服务器;智能数据防控平台包括第二传输单元、存储单元、检索单元和提取分析单元;第二传输单元用于与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三传输单元进行数据传输,第二传输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传输单元传输的信息;存储单元内存储治疗和防控眼部功能失调的方案;检索单元用于检索治疗和防控眼部功能失调的方案并储存至存储单元内;提取分析单元能够将用户端采集的眼部信息与存储单元内进行对比,并提取出治疗和防控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05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