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余垃圾高温干式厌氧发酵快速启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9351.9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8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武京伟;郑晓宇;司丹丹;王腾;王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5/02 | 分类号: | C12P5/02;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高伟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苏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高温 干式厌氧 发酵 快速 启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厨余垃圾高温干式厌氧发酵快速启动方法,包括:S1、体系加入有效容积50%水;S2、所述体系温度升至55℃并维持;S3、所述体系加入有效容积40%的多元微生物启动接种物;S4、所述体系加入有效容积10%的快速吸收营养源;S5、机械搅拌所述体系,每24小时泵送循环有效容积12‑15%的量;S6、定量监测所述体系各项指标;S7、指标波动≤30%且维持7天,发酵体系启动成功。本发明采用水作为体系介质骤升温度至55℃,升温时间短,减少启动时间,多元微生物,解决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不平衡问题,可快速形成厌氧环境,机械搅拌加泵送循环形成全混体系可以加快传质和微生物代谢繁殖,有利于体系不同位段交互流动,快速形成稳定高温干式厌氧发酵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余垃圾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厨余垃圾高温干式厌氧发酵快速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是指一般由家庭生活垃圾分类产生、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垃圾,主要包括果蔬残体、剩饭剩菜、果壳蛋壳、变质食品等,因垃圾分类不彻底厨余垃圾中常含有塑料袋(片)、玻璃、砂石、金属等固体杂物,一般厨余垃圾干式厌氧之前,需要分选预处理去除上述固体杂物,有机物部分进行干式厌氧消化处理产生转化为沼气等,从而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因为厨余垃圾高含碳特性,大型厨余垃圾高温干式厌氧发酵启动阶段因发酵产酸细菌和产甲烷菌种类及数量不平衡增加微生物适应性,启动时期易造成体系酸败。此外,厨余垃圾为发酵底物形成了多相流、高固体含量的干式厌氧发酵体系,物质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差,体系不同位段难以交互流动形成稳定高温干式厌氧发酵体系。而且目前采用的高温干式厌氧发酵,温度对微生物具有很大影响,因此都是逐步升温,导致启动时间长、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厨余垃圾高温干式厌氧发酵快速启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厨余垃圾高温干式厌氧发酵快速启动方法,包括:S1、体系加入有效容积50%水;S2、所述体系温度升至55℃并维持;S3、所述体系加入有效容积40%的多元微生物启动接种物;S4、所述体系加入有效容积10%的快速吸收营养源;S5、机械搅拌所述体系,每24小时泵送循环有效容积12-15%的量;S6、定量监测所述体系各项指标;S7、指标波动≤30%且维持7天,发酵体系启动成功。
可选地,在S3中的所述多元微生物启动接种物包括添加时间间隔24小时依次加入的牛粪、活性污泥、好氧发酵堆料。
可选地,所述牛粪、活性污泥、好氧发酵堆料的添加比例为3:1:1。
可选地,所述营养源包括破碎粒径≤20mm的来源多样的厨余垃圾。
可选地,所述营养源还包括铁类添加剂。
可选地,所述铁类添加剂的添加比例为所述启动接种物种的1/500-1/300。
可选地,在S4中加入营养源后,充分混合,在中温条件30-35℃下放置15-20小时。
可选地,所述机械搅拌的速率为2-4r/min。
可选地,在S5与S6之间还包括根据物质代谢衡算,补充营养源。
可选地,所述指标包括沼气产量、沼气成分、体系酸碱度、体系总有机酸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93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