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动盘的升降调节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09291.0 | 申请日: | 202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0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勇;田保国;魏鑫;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博民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27/08 | 分类号: | B65G27/08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郭斌斌 |
| 地址: | 3176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升降 调节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振动盘的升降调节机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对振动盘高度进行精确调节而的同时振动盘的工作稳定性差的问题。它包括底座、穿过底座的丝杆、固连在丝杆上端且能固定在振动盘底部的托板以及螺纹连接在丝杆上的调节件,底座上固定有限位座,限位座套在调节件下部外且两者沿丝杆的轴向相固定,调节件侧部贯穿设置有缺口,调节件上部外套设有呈开口环状的锁紧环,锁紧环上设有与其开口相连通的锁紧孔且锁紧孔内螺纹连接有旋紧时能使锁紧环的开口收紧的锁紧螺钉。它具有调节精度高、工作稳定性好、操作更加便利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振动盘的升降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振动盘是一种自动组装或自动加工机械的辅助送料设备,它能把各种产品有序地排列出来,配合自动加工机械完成对工件的加工或是自动组装,当然它也可用于分选、检测、计数包装等,是解决工业自动化设备供料的必须设备。传统的振动盘不具备高度调节机构,当需要对振动盘的高度进行调节时,通常都是通过人工垫高的方式进行调节,但这种方式一方面调节起来十分麻烦(因为涉及到整个振动盘的移动),另一方面调节精度不好控制。
针对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是利用丝杆螺母的原理来进行驱动,将丝杆连接在振动盘的底部,螺母螺纹连接在丝杆上并确保螺母的上下两侧被阻挡,这样当螺母转动时就会通过螺纹来驱动丝杆进行上下移动以实现振动盘的高度调节。然而,振动盘是通过振动方式进行送料的,当采用类似丝杆螺母这样的升降调节机构时容易在振动盘工作时出现丝杆与螺母受振动而意外转动的情况,导致振动盘的工作稳定性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振动盘的升降调节机构,解决了对振动盘高度进行精确调节的同时振动盘的工作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振动盘的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底座、穿过底座的丝杆、固连在丝杆上端且能固定在振动盘底部的托板以及螺纹连接在丝杆上的调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固定有限位座,限位座套在调节件下部外且两者沿丝杆的轴向相固定,调节件侧部贯穿设置有缺口,调节件上部外套设有呈开口环状的锁紧环,锁紧环上设有与其开口相连通的锁紧孔且锁紧孔内螺纹连接有旋紧时能使锁紧环的开口收紧的锁紧螺钉。
振动盘固定在托板上,需要调节振动盘的高度时,先将锁紧螺钉旋开使锁紧环松开而不抱紧在调节件外,然后利用扳手卡在调节件上进行转动,由于调节件与固定在底座上的限位座沿丝杆的轴向相固定且调节件又与丝杆螺纹连接,因此当调节件转动时就会通过螺纹驱动丝杆向上或向下进行移动,从而对振动盘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将锁紧螺钉旋紧,使得锁紧环从开口处不断收紧,由于调节件侧部贯穿设置有缺口,这样锁紧环的内壁就会迫使调节件向内收缩而抱紧在丝杆外,使得调节件与丝杆之间的螺牙在振动盘工作时能牢固地咬合在一起,从而防止因振动盘震动送料而造成调节件与丝杆之间产生意外转动,因此在实现振动盘高度调节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振动盘的工作稳定性。
针对螺纹的锁紧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是在调节件的侧部贯穿设置缺口,然后在调节件的侧部直接螺纹连接锁紧螺钉,在锁紧螺钉旋紧时使调节件自缺口处直接进行收紧而保证调节件与丝杆之间的螺牙牢固地咬合在一起。但是调节件要设置内螺纹而导致其本身对于厚度就有一定的要求,而若是再将锁紧螺钉设置为螺纹连接在调节件上就会使调节件的壁厚变得很厚,整个调节件的体积会变得很大,导致工作人员无法采用扳手等常规工具而只能采用一些大型的工具进行调节操作,这样在进行调节操作时就非常不方便。而在本申请中,采用的是在调节件的侧部贯穿设置缺口后再在其外侧套设一个呈开口环状的锁紧环,将锁紧螺钉转移至螺纹连接在锁紧环上,这样使得调节件的体积能够保持不变而能配合常规工具使用,从而在保证调节件与丝杆之间正常锁紧的同时还保证了工作人员的操作便利性。
在上述的振动盘的升降调节机构中,所述的锁紧环固连于限位座的上侧面,锁紧环的一端面与下侧面之间设有贯穿锁紧环侧部的缺口槽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博民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博民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9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植硅体硅矿固相法制备硅酸钠工艺
- 下一篇:一种单极无源锁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