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自由度可调的光学减振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08985.2 | 申请日: | 202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3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鲜玉强;刘雪婷;崔鼎;陈永亮;张伟;周文超;严从林;荆建瑛;李才阳;张林;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18;F16M11/16;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世权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由度 可调 光学 平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自由度可调的光学减振平台,包括:安装底座;中间体,通过减振器与安装底座连接;楔铁式调整体,滑动连接于所述中间体;工作台,设置于所述中间体,且其下端面与楔铁式调整体上端面形状适配并接触;升降调节组件;水平调节组件。本发明所涉多自由度可调光学减振平台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可适用于精度要求高、使用环境振动激励频谱特征不明确或经常变换的复杂光路耦合对准、安装定位场合;尤其适用于光学元件数量多、耦合光路复杂、传输距离长、需要多个光学平台组合使用,且经常变换安装使用地点且环境振动激励频谱差异较大的复杂光学系统光路耦合对准和装调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平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自由度可调的光学减振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常用于光学元件、光路布设安装的光学平台通常安装在气浮支撑减振系统上,且气浮支撑减振系统通常是根据使用环境的振动激励频谱特征进行了固定减振隔振频率设计,气浮支撑减振系统各个支撑点通过气压调节具备一定的实时调平功能,多是适用于单台独立使用;当光学元件数量多、耦合光路复杂、传输距离长,且需要多个平台联合使用时,调节过程较为复杂,且平台之间相对稳定性较差。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光学平台不适用于需要经常变换振动激励频谱不确定的安装使用地点的复杂光学系统的使用方式,且多个平台联合使用时的长时间相对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自由度可调的光学减振平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自由度可调的光学减振平台,包括:安装底座;中间体,通过减振器与安装底座连接;楔铁式调整体,滑动连接于所述中间体;工作台,设置于所述中间体,且其下端面与楔铁式调整体上端面形状适配并接触;升降调节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中间体,且旋接至所述楔铁式调整体以驱动其发生位移;水平调节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中间体,且一端与所述工作台连接以驱动其发生位移。
本发明提出的多自由度可调的光学减振平台,减振器的下端通过安装螺钉安装在安装底座上,上端则通过联结螺钉与中间体连接。根据总负载和初始减振性能要求设置减振隔振系统,并选择适合的减振器。因此,减振器装配后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初始谐振频率的减振隔振系统。工作台的下端面与楔铁式调整体上端面形状适配并接触。具体地,工作台设置有与楔铁式调整体相同的特殊角度斜面,与楔铁式调整体装配后形成楔铁式滑块调整机构,调整精度高,接触刚度大。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多自由度可调的光学减振平台,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台和所述中间体设置有水平方向的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内旋接台体锁紧螺钉。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腰型孔沿工作台长度的水平方向布置,一方面保证工作台、楔铁式调整体和中间体紧密联结成一个整体,刚度大、稳定性好;另一方面配合工作台水平方向的位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升降调整螺栓,转动连接于所述中间体,并旋接至所述楔铁式调整体。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升降调整螺栓,带动楔铁式调整体位移,从而带动工作台沿垂直方向小位移升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包括:水平调整螺栓,所述中间体开设有垂直方向的第二腰型孔,所述水平调整螺栓旋接至所述第二腰型孔并与所述工作台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水平调整螺栓,带动工作台沿左右方向小位移平动。因此,再配合升降调节组件,使得工作台既能左右平动,又可进行升降。整个结构简单,联动性较强,且便于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条形锁紧垫,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和所述中间体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条形锁紧垫装配后可抑制减振器的作用,使整个光学减振平台成为一个“刚体”,满足特定的使用性能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89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