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埋陡倾斜矿体勘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7576.0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5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俞沧海;许龙;石诚;曾德强;江涧;花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铜冠(庐江)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G01N1/08;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曾萍 |
地址: | 231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埋陡 倾斜 矿体 勘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埋陡倾斜矿体勘探方法,步骤主要包括:确定大型深埋陡倾斜矿体矿床的区域构造背景及所在区域的构造演化,重新厘定该类型矿床的岩浆岩类型和侵入序列,确定大型深埋陡倾斜矿体矿床含矿岩体和形成时代、阐明成矿岩浆岩的性质、岩浆起源和演化以及对矿床形成的制约关系,按开采标高分期勘探,根据矿山回采顺序,确定矿山回采顺序标高,在每个回采标高内进行勘探,做勘探网度研究,新矿区勘探的工程间距根据前述步骤的结果确定勘探类型。本发明探采结合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加快了矿山建设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埋陡倾斜矿体勘探方法,属于固体矿产勘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外同类深部(500米)固体矿产勘探过程中,一般对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进行详查(控制资源量占20~30%)后,在勘探范围进行地表钻探施工,勘探报告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传统的在地表施工勘探钻孔使得首采平面范围内各中段矿体都进行了勘探导致前期钻探工程量大,特别是埋藏深、倾角陡的矿体,定向施工精度要求高,勘探工期长,难度大(陡倾斜矿体倾向控制需要施工定向钻,且目前的绳索取芯钻探工艺难以达到,深孔普钻施工工艺钻孔偏斜控制精度难以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工期长(钻探量大、效率低)、费用高、施工场地条件复杂(地形、道路占用、征地困难)等。
地表施工的钻孔由于深度大偏斜比较严重,矿山生产加密探矿时一般只作为参考依据不作为降低采矿损失与贫化而详细控制矿体顶底板边界的控制工程。整体详查基础上的探采结合工程的实施使坑内勘探施工成为可能,根据首采段高及按中段回采使分期勘探可减少前期勘探投入及,坑内勘探钻孔与生产加密探矿钻孔相结合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勘探钻孔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节省了生产探矿工作量。
在深刻理解地质勘探规范的内涵,正确处理好控矿因素认识对矿体圈连的影响、矿体控制程度对资源可靠性的影响、矿体边界的控制对开拓工程的布置影响、开采技术条件研究程度对采矿方法选择的影响等矛盾,是快速勘探中需要重点研究的核心问题。为此,确定适合速勘探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深埋陡倾斜矿体勘探效率及矿体控制程度,降低勘查风险,缩短矿山建设周期,从而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埋陡倾斜矿体勘探方法,对于大型深埋陡倾斜矿体的矿床,有利于加速矿山建设进程、节省生产加密探矿工作量、指导后续勘探工程的优化布置,同时降低勘查风险、缩短矿山建设周期,从而提高矿山经济效益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埋陡倾斜矿体勘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大型深埋陡倾斜矿体矿床的区域构造背景及所在区域的构造演化,重新厘定该类型矿床的岩浆岩类型和侵入序列;
S2、确定大型深埋陡倾斜矿体矿床含矿岩体和形成时代、阐明成矿岩浆岩的性质、岩浆起源和演化以及对矿床形成的制约关系;系统厘定该类型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矿化阶段以及含矿岩石和无矿岩石的差别;
S3、通过流体包裹体,硫、氢、氧、碳同位素的研究,确定矿床流体特征及其对矿化-蚀变的形成及其与矿化定位与富集的关系;阐明该类型矿床的矿体分布规律及成矿标志;阐明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机制,建立该类型矿床成岩成矿模式;
S4、按开采标高分期勘探,根据矿山回采顺序,确定矿山回采顺序标高,在每个回采标高内进行勘探;
S5、探采结合设计实现坑内勘探钻孔与生产加密探矿钻孔相结合布置,在首采地段基建探矿工程的加密取样,坑内勘探钻孔与生产加密探矿钻孔相结合;
S6、做勘探网度研究,新矿区勘探的工程间距根据前述步骤的结果确定勘探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铜冠(庐江)矿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铜冠(庐江)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7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