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可调的组合式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9848.7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9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韩启祥;吴伟;滕瑜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R3/52 | 分类号: | F23R3/52;F23R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秦秋星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可调 组合式 旋转 加力燃烧室 | ||
1.一种结构可调的组合式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其特征在于,采用可调节的组合式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以适应主燃烧室不同的工作状态,所述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包括:
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两端连通且用于定位以及连接其他部件;
尾轴斜锥,所述尾轴斜锥为非中空的涡轮主轴末端,并设置一定斜度便于与喷油腔形成闭合;
喷油腔,所述喷油腔内部中空,且与外部油路连接,侧壁上设有燃油喷孔,同时也起到分流的作用;
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前端与喷油腔尾端连接,内部设有V型火焰稳定器和射流点火装置,分别用于建立稳定热源和热射流点火起爆;
尾喷管,所述尾喷管可根据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的具体工作状态进行调节,以减少推力损失,提高加力燃烧室的增推性能;
所述喷油腔和内筒体可根据主燃烧室的燃烧程度进行左右滑动,处于旋转爆震加力状态时喷油腔与尾轴斜锥形成闭合,处于常规加力状态时喷油腔与外筒体形成闭合。
2.根据权利1所述的组合式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尾轴喷油腔、内筒体和V型火焰稳定器整体与中心套筒相连,可左右滑动以实现不同加力状态之间的切换。
3.根据权利1所述的组合式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尾轴斜锥外壁与所述外筒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作为进气通道;所述内筒体外壁与所述外筒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作为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所述内筒体内部为第三间隙,作为常规加力燃烧室。
4.根据权利1所述的组合式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当涡轮出口燃气的氧含量过低达不到爆震条件时,喷油腔可滑至与外筒体闭合的状态,此时只有常规加力燃烧室工作;当涡轮出口燃气的氧含量达到起爆条件后,喷油腔不与尾轴斜锥和外筒体闭合,并调节分流板的角度将一定的外涵气流引进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此时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和常规加力燃烧室同时工作;当涡轮出口燃气的氧含量可以使爆震波稳定自持时,喷油腔可滑至与尾轴斜锥闭合的状态,此时只有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工作。
5.根据权利1所述的组合式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腔包括沿所述内筒体径向布设的后壁、与所述后壁相交且沿所述内筒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底壁、与所述底壁相交并与内筒体长度方向成30度角的下侧壁和上侧壁、与所述上侧壁和后壁分别相交的上壁、与所述上壁和后壁分别相交的右侧壁;所述右侧壁和下侧壁上均设有喷油孔,用于向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和常规加力燃烧室供给燃油。
6.根据权利1所述的组合式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V型火焰稳定器,所述V型稳定器分别沿周向和径向布设在常规加力燃烧室前端,其目的为建立稳定高温热源,使得火焰在加力燃烧室中稳定传播。
7.根据权利1所述的组合式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射流点火装置,所述射流点火装置设置在内筒体前端壁面上,热射流造成的诱导流动可以强化爆震管内湍流流动,有利于爆震管内的火焰加速,从而形成旋转爆震波以完成快速起爆。
8.根据权利1所述的组合式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溅油环和分流板,所述溅油环布设在尾轴斜锥坡底,与喷油腔形成扩压通道对燃气进行增压减速的同时,用于加速煤油雾化破碎;所述分流板与喷油腔前端相铰链,用于调整进入爆震加力燃烧室的外涵进气量。
9.根据权利1所述的组合式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节角度的尾喷管,所述尾喷管可根据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的具体工作状态进行调节,以减少推力损失,提高加力燃烧室的增推性能。
10.根据权利1所述的的组合式旋转爆震加力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无论是何种加力状态,为了满足加力燃烧室性能要求,外筒体的最大内径始终保持在2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984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