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冰蓄冷模式的区域冷热联供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99127.6 | 申请日: | 2021-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4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涛;段继文;张波;滕跃;刘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能恒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3/08;F24D3/18;F24F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冰蓄冷 模式 区域 冷热 方法 | ||
1.一种基于冰蓄冷模式的区域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冰蓄冷系统中,以载冷剂作为冷源送入蓄冰池(1)制冰,制冰后的载冷剂与制冷剂换热降温后再次送入蓄冰池(1)制冰;将换热后的制冷剂与冷却水换热降温后再次对载冷剂进行降温;换热后的冷却水按下述方式中的一种进行操作:
A散热降温后继续对制冷剂进行降温,
B送入热泵系统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处理后的冷却水再继续对制冷剂进行降温;
C送入热泵系统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处理后的冷却水经散热降温后继续对制冷剂进行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冰蓄冷模式的区域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载冷剂送入蓄冰池(1)的冰盘管(14)内,对管外的冷冻水进行换热并实现制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冰蓄冷模式的区域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后的载冷剂与制冷剂在冷机蒸发器(2)内进行换热,制冷剂吸收载冷剂的热量后被蒸发为气体,载冷剂被吸收热量后降温并再次送入蓄冰池(1)制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冰蓄冷模式的区域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吸收载冷剂热量后的制冷剂气体压缩后送入冷机冷凝器(4)与冷却水进行换热,制冷剂气体由冷却水降温,再经降压后继续送入冷机蒸发器(2)。
5.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基于冰蓄冷模式的区域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是指将换热后的冷却水送入冷却塔集群(6)与空气进行自然或强制换热。
6.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基于冰蓄冷模式的区域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包括热泵蒸发器(8)和热泵冷凝器(10),换热后的冷却水被送入热泵蒸发器(8)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制冷剂吸收冷却水的热量后被蒸发为气体,将该气体压缩后送入热泵冷凝器(10)中与来自蓄热水箱(11)的循环水进行换热,气体经换热、降压后继续送入热泵蒸发器(8),换热后的循环水作为生活用水贮蓄于蓄热水箱(11)并供用户使用。
7.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基于冰蓄冷模式的区域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系统冷负荷和冷却水的回水温度进行判断,当系统冷负荷较低,冷却水的回水温度不高时,将换热后的冷却按所述方式A的操作进行;当系统冷负荷和冷却水的回水温度较高时,将换热后的冷却水按所述方式B或C的操作进行。
8.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基于冰蓄冷模式的区域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阀门控制实现换热后的冷却水的切换。
9.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基于冰蓄冷模式的区域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为乙二醇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能恒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能恒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912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向磁场的一体式外转子轮毂电机及连接方法
- 下一篇:防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