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幕场景下基于手势识别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97804.0 | 申请日: | 2021-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1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刚;张明威;尹学松;李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V40/20;G06V40/10;G02B27/01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月芬 |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场景 基于 手势 识别 虚拟现实 交互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幕场景下基于手势识别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适用于环幕场景。本发明使得用户能够利用手势与虚拟场景进行交互、实现漫游,并且可以多人协同操作;该装置能够通过定位设备追踪用户的位置,通过手部追踪模块追踪手的位姿信息,识别用户的手势信息,使得用户做出的手势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得到相应的实时反馈,最终在环幕进行展示;该装置包括定位设备、手部追踪模块、环幕、3D眼镜、图形工作站、通信模块;本发明实现了只依靠手势、识别精度高、设备轻量且支持多人协同操作的虚拟现实交互、漫游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幕场景下基于手势识别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本发明应用于环幕投影显示系统场景下,实现了只依靠手势、识别精度高、设备轻量、支持多人协同操作的虚拟现实交互功能。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又称虚拟环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刺激产生三维的视觉虚拟世界,使用户在虚拟的三维世界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探索。也就是说,虚拟现实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和视角产生相应的图像,使用户在其运动过程中感受到存在感。
目前常用的VR显示设备包括外接式头显、一体机、手机盒子、环幕投影显示系统等,其中环幕投影显示系统因为其可以被多人同时观赏的特性应用广泛,常见于展馆展示和虚拟仿真等应用场景。
环幕投影显示系统通常又称为环幕投影系统,是虚拟三维投影显示系统中一种沉浸式虚拟仿真环境,系统采用环形的投影屏幕作为仿真应用的显示载体。
常见的基于环幕投影显示系统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多采用定位设备采集用户位置,手柄采集用户指令的方式进行。采用手柄的好处是识别精度高,但当用户身处虚拟世界,所见所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与其进行交互的方式却需要借助外物,无法满足虚拟现实体验对于沉浸感的要求。
采用手势识别的方法进行交互,用户只需要利用手势发出指令,就可以与虚拟现实场景进行交互,满足虚拟现实体验的沉浸感。但在实际应用里会遇到诸多问题,一方面,手势的设计没有明确的标准,另一方面,往往会因为手势自遮挡或者识别精度不够导致手势的识别错误。
此外,常见的虚拟现实装置,为了满足对手势的识别,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i)在场景中配置红外线发射器;(ii)采集图像用计算机视觉的方法进行处理。不管是哪种方法,都需要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处理,这使得整个装置的配置变得复杂而昂贵。而且这两种方法识别精度都不够高,采用红外线发射器在环幕投影系统的环境下,受到识别距离的限制,而采用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受到算法本身的限制,都无法精准识别手势。
在环幕投影系统的环境中,通过定位设备获取用户的位置,使得用户的走动可以反馈到虚拟世界里,实现虚拟世界的漫游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受到环境配置和硬件条件的限制,当用户与环幕过近时,所看到的画面会发生极大的模糊,影响观感,而且此时用户不得不后退,即对虚拟世界的漫游是受到限制的。虽然使用手柄的指令进行漫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前面所述,会削弱虚拟现实体验过程中用户的沉浸感。
在传统的应用场景中,环幕投影系统环境中与虚拟世界产生交互的只有一名用户,此用户通过手柄向处理程序发送指令。虽然其他用户可以戴上3D眼镜对虚拟世界进行观察,但是无法与其产生交互。而真实世界里,环境中的所有参与者都是可以与世界产生交互效果的,这就导致虚拟现实的沉浸感下降,应用环境受到限制。若需要满足此项功能,则需要为所有用户都配置手柄或其他指令装置,这使得整个系统的配置变得昂贵而复杂。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是本发明所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幕场景下基于手势识别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可以应用于环幕场景下,基于手部追踪模块进行,其包括:获取用户位置的定位设备,获取用户手势的手部追踪模块,展示立体效果的3d眼镜及环幕投影系统。
本发明即将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78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