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色仿棉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96505.5 | 申请日: | 2021-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2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 发明(设计)人: | 范红卫;沈建根;王丽丽;刘成柱;汤方明;袁正平;杨超明;孙晓华;寇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D02G1/02;D01F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辛自豪 |
| 地址: | 21522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色 棉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色仿棉纤维的制备方法,采用DTY加弹工艺,含有炭黑的涤纶POY和FDY纤维依次经过第一导丝器、导丝罗拉、张力器、第一喂丝罗拉、预网络、第二喂丝罗拉、第一变形热箱、冷却板、假捻器、第三喂丝罗拉、中网络器、定型热箱、定型喂丝罗拉、上油、卷绕成型得到黑色仿棉纤维;第一导丝器为导丝轮;丝束运动过程中与第一导丝器的槽底接触,带动第一导丝器转动;张力器为磁力张力器;丝束运动过程中与张力器所带导丝轮的槽底接触,丝束在与槽底接触前后所呈的劣角角度为140°~160°;张力器的设定张力为7~10cN;第一喂丝罗拉与第二喂丝罗拉的线速度比值为1.03~1.04。本发明能够减少第一导丝器的磨损,提高丝束网络度,并且没有散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酯纤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黑色仿棉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是由对苯二甲酸(PTA)与乙二醇(EG)进行缩聚生产制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涤纶是合成纤维的最大类属,其产量居所有化学纤维之首。目前市场主要品种有预取向丝POY、全牵伸丝FDY、拉伸变形丝DTY等。
涤纶预取向丝也称涤纶部分取向丝,是由高速纺丝(纺丝速度3000~3600m/min)得到的初生丝(亦即卷绕丝)。与一般的拉伸丝相比,其取向度低,结晶度低;而与常规纺丝得到的未拉伸丝(UDY)相比,其取向度高。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高速卷绕机的工业化生产,高速纺丝技术得到高速发展,并逐步实现工业化。由高速纺丝工艺得到的初生丝具有一定的取向度,可以直接进行拉伸变形来制得变形丝,从而缩短工艺流程。
全牵伸丝FDY是在POY高速纺丝中引入拉伸,将纺丝、拉伸和卷绕集为一体的一步法连续工艺制得的具有全取向结构的拉伸丝。FDY与POY相比,二者有共同的高取向,但FDY的结晶度比POY高。POY和FDY虽然有一定的取向度,但是与成品丝相比其性质仍然不稳定,不具有服用性能,必需通过后加工。后加工中90%以上是经拉伸变形工艺,制取拉伸变形丝DTY(俗称低弹丝)。涤纶低弹丝是以涤纶长丝为原料,利用纤维的热塑性,经过变形和热定型得到的高卷曲蓬松性能的新型纱。DTY长丝产品柔软,具有蓬松性,以DTY为原料的织物有较好的蓬松性、保暖性,一般可用于服饰、帐篷、箱包等。
目前通常以炭黑为色母粒对涤纶长丝进行着色,但是炭黑这类无机添加物会导致原料丝束粗糙,短时间内会将现有的第一导丝器磨损出凹槽,使导丝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并且丝束与导丝器之间的磨损还会对丝束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第一导丝器被磨损出凹槽,凹槽表面较为粗糙,会对丝束产生较大的阻力拉力,使得丝束在第一导丝器和第一喂丝罗拉之间产生很高的张力,该张力会被传导到第一喂丝罗拉和第二喂丝罗拉丝束上,导致丝束张力过大,使得网络喷嘴无法将丝束网络打牢,导致脱网,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使得产品无法生产。因此,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来解决导丝器磨损高、丝束张力大的问题,使预网络更加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黑色仿棉纤维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黑色仿棉纤维的制备方法,采用DTY加弹工艺,涤纶POY和涤纶FDY纤维依次经过第一导丝器、导丝罗拉、张力器、第一喂丝罗拉、预网络、第二喂丝罗拉、第一变形热箱、冷却板、假捻器、第三喂丝罗拉、中网络器、定型热箱、定型喂丝罗拉、上油、卷绕成型得到黑色仿棉纤维;
涤纶POY和涤纶FDY纤维中均含有炭黑;
所述第一导丝器为导丝轮;
丝束运动过程中与所述第一导丝器的槽底接触,带动所述第一导丝器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65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