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防内涝及救生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95903.5 | 申请日: | 2021-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3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尹俊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俊涵 |
| 主分类号: | B63C9/04 | 分类号: | B63C9/04;B63C9/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16 陕西省西安市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内涝 救生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防内涝及救生装置,包括:水位监测装置、控制器、调速器、气体发生装置、充气管路和若干充气式救生用具,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防内涝及救生装置,在洪水灾害发生时能够自动触发充气功能,并且快速大规模的将全自动防内涝及救生装置投放给受灾人群,辅助人员逃生和转移,本发明的全自动防内涝及救生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无需人为操作,方便快捷,可安装在地铁、商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也可配备在船只上,当船只触礁或下沉时,可实现救生用具的快速投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救生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充气和投放的全自动防内涝及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在暴雨发生时,地势低洼的地铁、商场、学校、医院等场所人流量密集,逃生困难,往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较大,如果能够在这些场所配备一定的防涝救灾装置,在洪涝灾害发生时,能够自动投放给受灾人员,帮助受灾人员进行逃生,能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目前一般用于洪涝灾害的救助方式一般为提供充气救生衣,充气救生衣主要是手动充气:用户在落水前用力拉动充气装置上的拉绳,使拉杆转至不小于90度,刺针刺破气瓶膜片,高压CO2气体冲入气囊,气体膨胀后产生浮力。
现有充气救生气囊需要用户主动触发,而儿童落水时可能慌乱不会主动打开。
同时,溺水绝大多数人会失去意识或行动迟缓,用户主动触发的概率偏低,需要用户有清醒的意识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另一方面,在人流密集场所,无法及时提供足够数量的救生衣,不能满足密集人群的快速救助。
因此,如何改进现有技术中全自动防内涝及救生装置,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自动触发充气功能,并且快速大规模将全自动防内涝及救生装置投放给受灾人群,成为本发明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全自动防内涝及救生装置,以解决在人员密集场如何自动触发充气功能,并且快速大规模将救生用具投放给受灾人群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技术特征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防内涝及救生装置,包括:水位监测装置、控制器、调速器、气体发生装置、充气管路和若干充气式救生用具,所述水位监测装置设置在监测点上,当水位高度达到监测点后,所述水位监测装置通过信号线将水位监测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运算后,通过信号线向所述调速器下达充气指令,所述调速器通过信号线下达气体发生装置启动指令,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启动后通过充气管路给充气式救生用具充气,待充气式救生用具内气压达到预定值后,所述充气式救生用具自动弹出。
优选地,所述全自动防内涝及救生装置还包括水泵和抽水管,所述水泵通过导线与所述调速器连接,所述水泵将洪水通过抽水管排出。
优选地,所述监测点包括第一监测点和第二监测点。
优选地,所述第二监测点的位置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监测点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监测点设置有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水位监测装置选自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附近设置有浮漂,所述红外感应器在其正前方检测到浮漂后,通过信号线将水位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向所述调速器下达抽水指令,所述调速器启动水泵开始抽水。
优选地,所述第二监测点设置有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水位监测装置选自湿度感应器,当所述湿度感应器检测到水位线上升到湿度感应器的高度后,所述湿度感应器通过信号线将水位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向所述调速器下达充气指令,所述调速器启动气体发生装置,开始给充气式救生用具充气。
优选地,所述充气管路包括主管路和支管路,所述充气式救生用具上设置有充气阀,所述充气阀与所述支管路的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俊涵,未经尹俊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5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炉冷却壁快速试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定子齿交替变化的永磁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