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穴位敏化的心绞痛疾病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1752.6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7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原;温川飙;孙涛;罗悦;魏卓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50/50 | 分类号: | G16H50/5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佳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6 | 代理人: | 邹翠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穴位 心绞痛 疾病 预测 模型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穴位敏化的心绞痛疾病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原始样本数据,并搭建样本数据集;S2、基于多个神经网络模型搭建多个网络拓扑结构;S3、在多个网络拓扑结构分别输入同样的样本数据集,并分别对多个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反复优化;S4、对多个优化后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评价,并确定最优的网络拓扑结构作为预测模型;本发明基于样本驱动的方式逼近高维复杂函数的通用方法,通过应用ANN人工智能共性技术拟合穴位敏化现象‘四维合参’与CSA之间的高维复杂映射函数,可构建安全、低成本、有效的新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疾病预测模型,进而大大提高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疾病预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穴位敏化的心绞痛疾病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最常见的早期分型。根据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国际合作研究报道,冠心病是全球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人群冠心病死亡在总死亡中的比例由1990年的8.6%增高至2013年的15.2%,并且仍在逐年增高。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统计[7],2011-2012年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社会经济负担为2073亿美元。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重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皮超声的使用仍是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冠脉造影属于创伤性检查,且存在尿潴留、腰酸背痛、肾毒性、心衰、心律失常、呼吸困难、造影剂过敏等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2]。有报道显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出现腰酸背痛的发生率为63%,穿刺部位损伤为2.4%[8],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造影剂过敏反应发生率为76.92%;出现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等发生率为21.15%[9];且冠脉造影和血管内皮超声费用高昂,较难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心电图[10]和心脏超声[11]等无创且价格低廉的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差,存在误诊、漏诊等缺点,延误患者的病情。
而穴位敏化理论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与疾病相关的体表特定部位腧穴阳性反应的深入研究。研究发现[14]敏化穴局部出现肥大细胞聚集数量和脱颗粒及其局部P物质(SP)的表达增加等变化,这可能是穴位出现敏化现象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15-17]随着脏腑功能的变化,穴位功能从相对“沉寂”状态向相对“激活”状态转化,在病理情况下,即穴位“激活”状态时,通过经络相连和对应的某些穴位出现体表感受野扩大以及形敏、热敏、痛敏、电敏等敏化现象,穴位的功能强弱和范围大小发生变化。当内在脏腑发生病变后,可在本脏腑相关腧穴上出现阳性反应,如腧穴表面络脉色泽的变化、压痛、皮下结节、皮肤隆起、凹陷,以及皮肤电阻变化等穴位敏化现象。研究[18-21]发现脏腑发生病变时,相关腧穴可能出现感受野扩大、痛敏、热敏等多种形式的敏化现象。至今已在100多种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器质和功能性病变中观察到形敏、痛敏、热敏、电敏等形式的敏化穴位。
为此,本发明特提出基于穴位敏化的心绞痛疾病预测模型构建方法,用以构建基于穴位敏化理论的CSA疾病预测模型,以便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穴位敏化的心绞痛疾病预测模型构建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穴位敏化的心绞痛疾病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原始样本数据,并搭建样本数据集;
S2、基于多个神经网络模型搭建多个网络拓扑结构;
S3、在多个网络拓扑结构分别输入同样的样本数据集,并分别对多个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反复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17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轮裂纹监测装置与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农用车驾驶室双密封条的挤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