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坡小间距加筋土复合承载体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0905.5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0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昊煜;董阁;张志峰;张胜;陈修林;陈修和;毛洪强;吴磊磊;陶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17/20;E01C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杨来宝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坡小 间距 加筋土 复合 承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坡小间距加筋土复合承载体,该反坡小间距加筋土复合承载体,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筋材(1)、填料(2)、墙面(3),其通过筋材选用合适的小间距,改变筋层范围内全部土体,加筋土体通过筋土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明显的复合体力学特性,具有复合体承载能力和刚度。本发明提出的反坡小间距加筋土复合承载体,通过小间距加筋和填料的合理选用形成抗弯刚度强的复合承载体,以此保证复合承载体承载能力和刚度,创造性地实现小间距加筋土复合承载体的反坡,有效减少了占地,替代既有钢筋混凝土等人工加筋复合体技术,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建造难度、建造时间和建造成本,达到了意向不到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土木工程中加筋土复合体,如小间距加筋土复合体桥台、小间距加筋土复合体路堤、小间距加筋土复合体路基绑宽结构、小间距加筋土挡墙、小间距加筋土落石平台、小间距加筋土拦石堤、小间距加筋土采矿平台、小间距加筋土通道、小间距加筋土防爆堤等,亦适用于园林景观小间距加筋土艺术小品。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筋土结构,如“一种加筋土挡墙工艺单侧加宽结构(专利号:CN202020476495.6)”、“一种适用于大型弃渣场的多级加筋土挡墙综合防护体系及其稳定性检算方法和施工方法(专利号:CN201911063711.2)”、“一种快速拼装现浇式加筋土挡墙及其施工方法(专利号:CN201610112869.4)”、“一种红色泥岩填料的生态加筋土挡墙护坡(专利号:CN201910927531.8)”、“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专利号:CN201920715202.2)”、多级绿色拼装悬臂式加筋土挡墙(专利号:CN201821527921.3)”、“一种减震面板装配式加筋土挡墙及其施工方法(专利号:CN201910322650.0)”、“一种抗震阶梯式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专利号:CN201520796269.5)”、“一种装配式刚、柔组合型弹性抗震加筋土挡墙(专利号:CN201920761814.5)”、“基于建筑渣土的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及施工方法(专利号:CN201710884507.1)”、一种桩承式减震加筋土桥台及其施工方法(专利号:CN202011216618.3),均为采用传统力学稳定土体系,非小间距加筋土。
现有采用小间距加筋土的结构,如“一种筋材紧密布置的双级加筋土桥台及其施工方法(专利号:CN202011216358.X)”、“应用于路基拓宽的小间距加筋土结构(专利号:CN201921761693.0)”。以上既有技术虽采用小间距加筋土结构,但未充分发挥出小间距加筋土的复合承载体性能,比如,“应用于路基拓宽的小间距加筋土结构”。或未充分发挥出小间距加筋土复合承载体的抗弯刚度,如“一种筋材紧密布置的双级加筋土桥台及其施工方法”仅发挥了小间距加筋土的承压性能,未发挥出小间距加筋土复合承载体的抗弯性能。以上专利均未实现加筋土设置反向坡进而达到底面小顶面大的仰斜式效果。
目前,随着国家路网工程、城市、市政工程等的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对减少土建结构的占地提出了很大的需求。同时,采用钢材、混凝土等结构实现节地的方案,碳排放量大,经济投入高。因此,需要在节能环保、就地取材、降低碳排放、降低投资基础上,提供一种基于传统天然土石填料的减少占地的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反坡小间距加筋土复合承载体及其建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反坡小间距加筋土复合承载体。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现:
一种反坡小间距加筋土复合承载体,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筋材、填料、墙面。其通过筋材选用合适的小间距,改变筋层范围内全部土体,加筋土体通过筋土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明显的复合体力学特性,具有复合体承载能力和刚度。
所述筋材在水平面内铺设,筋材竖向层间距为≤30cm,筋材强度及具体加筋间距由填料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及设计反坡体抗弯刚度(允许变形)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未经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0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