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阻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9737.8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3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海;任思邈;单德彬;宗影影;徐文臣;徐杰;郭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37/16 | 分类号: | B21D37/16;B21D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37 | 代理人: | 杨伟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阻加热装置,包括通电结构、推力传递结构、底盘,通电结构设置在底盘上,推力传递结构设置在通电结构的上方;通电结构包括两组对向设置的绝缘板、夹钳、电极板和压板,绝缘板活动设置在底盘上,底盘设置在压机下工作台面上;夹钳设置在绝缘板上,压板设置在夹钳的前端,电极板设置在绝缘板上且压板的下方;电极板与电源相连;电极板与压板之间用于放置自阻加热对象;推力传递结构包括框架、两个第一上推杆、两个第二上推杆和至少两个下推杆;每个绝缘板的前端至少设置有一个下推杆,两个绝缘板上的下推杆相对设置;框架与压机上工作台面连接;第一上推杆和第二上推杆均设置在框架的下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热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阻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内部原子热运动加强会使变形抗力降低,或者内部同时发生相变、由原始硬相变为软相而使变形抗力降低。因此,塑性加工中常将金属加热后再借助模具施加载荷使其成形,该加热工序影响整个热加工的质量和效率。热加工中常用的金属板料的加热方式有以下几种:(1)板料在独立的加热炉内加热,然后从炉膛内转移到安装在压机上的模具之上,缺点是转移过程中板料温降很快,难以保证成形温度;(2)加热炉将压机的工作空间包裹,将模具和其上的板料同时加热,缺点是设备改造成本高、模具制造成本高,而且不适用于模内淬火工艺;(3)利用电流流过金属所产生的焦耳热效应使温度升高,即自阻加热,加热效率高,可实现放置于模具之上板料的在线加热,省去了板料由炉膛到模具的转移工序,避免了此过程热量的散失,尤其适用于等截面矩形板料的加热。
申请号为201010205200.2的专利(电流自阻加热成形铝基复合材料薄壁零件方法)公布了一种电流自阻加热方法,但下电极夹板的设置改变了原成形模具中板料的位置,自然改变了板料成形时的受力状态。而且,电极夹板的松开需要压机额外的动作。
申请号为201310370328.8的专利(高强钢细长结构件电流辅助快速热成形装置及方法)公布了另一种电流自阻加热装置及方法,成形时板料夹持电极仍夹持着板料,使板料运动受到限制,同样,改变了板料成形时的受力状态。
同时,为了绝缘,常需要对原成形模具进行修改,或者需要将成形模具和通电装置一同设计,增加了成形模具设计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施加电流的电极夹板的松开需额外动作、通电装置影响模具结构和改变板料成形受力状态等问题,提供了一种针对简单弯曲模的自阻加热装置,在不改动原模具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压机成形加载下行时带动推杆推开夹钳而使电极夹板松开被加热的板料、带动第一上推杆推离左右电极夹板而使板料下落到凹模之上,在原受力状态下成形。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自阻加热装置,包括通电结构、推力传递结构、底盘,通电结构设置在底盘上,推力传递结构设置在通电结构的上方;
通电结构包括两组对向设置的绝缘板、夹钳、电极板和压板,绝缘板活动设置在底盘上,底盘设置在压机下工作台面上;夹钳设置在绝缘板上,压板设置在夹钳的前端,电极板设置在绝缘板上且压板的下方;电极板与电源相连;电极板与压板之间用于放置自阻加热对象;
推力传递结构包括框架、两个第一上推杆、两个第二上推杆和至少两个下推杆;每个绝缘板的前端至少设置有一个下推杆,两个绝缘板上的下推杆相对设置;框架与压机上工作台面连接;第一上推杆和第二上推杆均设置在框架的下端;两个第二上推杆分别与两个夹钳相对应,用于在压机向下运动时拨动夹钳使压板远离电极板,进而松开自阻加热对象;
第一上推杆,用于在压机继续向下运动时同时推开位于两个绝缘板上的下推杆,使两个绝缘板背向移动,进而使自阻加热对象掉入模具。
进一步地:下推杆设置为四个,每个绝缘板的前端设置两个下推杆;第一上推杆设置为两个,分别对应一对相对设置的下推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97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