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纳用于移液器端头的支承板的接纳框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9682.0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3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M·诺普克;S·普鲁姆;C·博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肯贸易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9/00 | 分类号: | B01L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忻鸣祥 |
地址: | 瑞士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纳 用于 移液器 端头 支承 框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移液器端头的支承板的接纳框架,其由两个相对的纵向壁和两个相对的横向壁形成,每个壁包括上侧和下侧并且侧向地封围内部空间。纵向壁和横向壁的上侧一起形成周向支承表面,用于移液器端头的支承板可被可逆地放置在该周向支承表面上。在纵向壁和横向壁的下侧,接纳框架包括落脚部。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20年12月23日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号EP 20216953.8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纳用于移液器端头的支承板的接纳框架。对应的接纳框架由两个相对的纵向壁和两个相对的横向壁形成,每个壁包括上侧和下侧并且侧向地封围内部空间。纵向壁和横向壁的上侧一起形成周向支承表面,用于移液器端头的支承板可放置在该周向支承表面上。在纵向壁和横向壁的下侧,接纳框架包括落脚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提供移液器端头的方法,为此目的,提供对应的接纳框架。
背景技术
特别是在实验室中,经常使用一个或多个移液器对液体进行作业,其中,移液器端头经常用于与液体直接接触,在与液体一起使用后将其丢弃。除了这种一般由塑料制成的一次性移液器端头之外,还已知金属套管被用作移液器端头,当液体或样品在这些金属套管间改变时,这些金属套管被清洁。一次性移液器端头通常放置或插接在移液器的指定端部上,移液器、例如是手动移液器或自动化系统中使用的移液头,而金属套管更可能被拧紧。
为了简化设置,移液器端头往往借助用于对应移液器的储存盒所提供,移液器端头也可储存在储存盒中。已成为惯例的是,以标准化矩阵、例如8×12矩阵来布置移液器端头。这种布局对应于标准96孔微孔板中的孔布置。同样已知的是,384个移液器端头以16×24矩阵布置。这种用于移液器端头的接纳开口的标准化布置对应于标准化微孔板的布局,其中,样品器皿、即所谓的孔以例如16×24布局来布置。在每种情形中,所提供的移液器端头特别适合与具有类似布局的微孔板一起使用。
标准化微孔板符合2004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_SLAS_1-4 2004的标准,其中,规定了大小、尺寸等。例如,96孔微孔板有8×12个孔,每个孔的中心距为9mm,而384孔微孔板的对应中心距为每个4.5mm。此外,根据前述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微孔板,微孔板的基部或落脚部始终相同,因此无论微孔板中的孔的类型和数量如何,在每种情形中都可使用相同的位置,例如在自动移液机的作业表面上。最后,还规定,孔本身相对于微孔板基部表面的布置是标准化的。由此,与落脚部相比,孔的“孔洞型式”总是在同一位置;此外,标准化的微孔板可以说是点对称的。这种标准化的几何形状使得在自动化系统中使用这种微孔板特别有利。
特别是在自动化系统领域中,已证明有利的是,用于移液器端头的储存盒不仅在用于移液器端头的储存开口的布置方面、而且在其落脚部的大小和尺寸方面及储存开口相对于落脚部的布置方面,也对应于微孔板的标准。
可设置成,将移液器端头储存在简易托盘、即支承板中,而不是储存盒中。于是,可将多个支承板与所插入的移液器端头一个堆叠在另一个顶部,以节省空间,这对于运输或储存特别有利。使用时,可将装有移液器端头的支承板放置在合适成形的接纳框架上。
使用这种支承板的优点在于,各个移液器端头不仅可标准化,而且可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储存和提供,同时相关联的接纳框架可适应其他条件。
例如,可设置成,接纳框架包括如上所述的标准微孔板的标准落脚部。这种接纳框架在下文中也称为ANSI/SLAS框架。例如,已知的是申请人的“DiTi Box,LiHa,empty,ANSIFormat”,可以订购号30058506或30058507来获得。然而,替代地,接纳框架可具有偏移的形状或偏移的落脚部。接纳框架可设计成带基部或不带基部,其中,带基部的框架也可称为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肯贸易股份公司,未经帝肯贸易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96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